越南首都河内,距离中国边境仅150公里,相当于上海到杭州的距离。
然而同猪不同命,与中国成熟的生猪防疫体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南此刻正遭遇非洲猪瘟的持续肆虐。据越媒最新报道,今年以来,非洲猪瘟已造成10.8万余头生猪被毁,横扫越南的33个省市,给养殖户造成严重损失。
值此契机,在8月8日举行的“2025中国-越南猪业创新论坛”上,中国企业、行业专家齐聚越南河内,输出中国方案和技术,为越南猪业突破发展瓶颈、提升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越南猪市的正反面
越南是全球猪肉消费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之一,猪肉消费占据民众饮食结构的62%,年需求量高达5000万头。根据越南农业部数据,预计到2025年,存栏量将突破3000万头,增长率达7.1%。
然而,2024年非洲猪瘟的肆虐,让越南生猪产能面临20%的缺口。今年7月31日,越南的7个省份的10个公社就爆发了疫情,迫使2300多头猪被销毁。
一方面是传统散养模式与规模化养殖的滞后,另一方面是越南持续增长的猪肉需求。中越生猪产业互补性日益凸显,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出海”发展的宝贵机遇。
会前,中国广西大学代表团与越南国立农业大学兽医学院、越南头部养猪企业Dabaco集团及Mavin集团、越南畜牧业协会就遗传技术研发、智能农场技术及人工智能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等领域展开交流。广西大学教授、扬翔集团育种研究中心总监赵云翔教授更是代表广西大学与越南畜牧研究所副所长Cuc教授就“共建智能养猪联合实验室项目”进行协议签约,助力越南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生猪生产国,凭借集约化、智能化转型的显著成效,已形成覆盖种猪繁育、生物安全防控、智能养猪设备、大数据管理的全链条技术优势。
越南养猪协会会长Nguyen Xuan Duong介绍,目前越南仍然被非洲猪瘟困扰,中国的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希望中越互补进步,共同促进生猪产业发展。
目前广西正积极落实"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发展路径,为联盟发展带去政策支持。赵云翔教授表示,未来,中国—东盟生猪产业创新联盟将通过打造科研技术平台、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等方式,推动广西的“智慧畜牧”技术落户东盟国家,重塑越南等国家的生猪产业的格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