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作为生猪产业发展的“芯片”,是提升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行业格局发生巨变,环保风暴和非洲猪瘟的来袭,让疫病防控、健康养殖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命题。
在此背景下,福建种猪产业却凭借独特优势异军突起,健康种猪、疾病净化成为了福建养猪业的代名词,福建也从种猪需求省逐渐过渡到种猪输出省。福建,何以成健康种猪新高地?
福建育种的核心优势
记者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共103家,广东拥有11家位居第一,福建则拥有7家,位列第六名。在所有的核心育种场中,国家级伪狂、猪瘟或蓝耳病净化场共41家,福建拥有5家净化特定猪病的核心场,占比达到了12%,位居全国前列。

那么福建育种有何优势?记者调研发现,福建育种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福建养猪企业提供了天然的生物安全屏障。同时福建严格的环保政策和土地面积有限,也让大型的猪企难以落地。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俞道进指出,在遗传育种中,适度规模是兼顾质量与选育工作的最佳选择。福建核心场中以1000-2000头规模场居多,面对非瘟时,更有利于疾病的防控。
第二,非瘟后,不少猪场发现蓝耳净化后,饲料转化率更高、生长速度更快,因此高健康度的猪苗成为养猪生产的关键,生产“双阴”种猪成为行业共识。
截至2024年4月,全国蓝耳双阴场共计291家,福建共有158家蓝耳双阴猪场,数量为全国第一。南平、三明、宁德共计129家,占到总数的82%,“高健康度种猪”也成为福建闪亮的新名片。
目前福建正在向高度健康种猪集群目标迈进,以三年建成1200家蓝耳双阴场为目标,推动猪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福建省种猪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拥有7家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这些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行业标杆的引领下,一批新兴种猪企业正积极布局,冲击国家核心育种场。
例如福建箬溪生态、福建美加宝友得、福建永信亚卫、福建郑氏榕馨、福建普乐农等,投入巨资提升育种能力,引发全行业关注。
第四,国家政策支持。为打造“高健康度种猪新高地”闪亮新名片,福建省主管部门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通过疫病净化的种猪场福建政府还会奖励50万元/场。
冲刺健康种猪新高地
从2009年开始,国家共发布了两轮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旨在解决育种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不足、生物安全防控水平不高等问题,推动我国良种从“有没有”“够不够”走向“好不好”“强不强”。
福建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郑新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福建省有近40家种猪场,拥有美系、丹系、法系、PIC和托佩克各个品系的种猪,每家种猪场会根据市场定位选择引进不同品系的种猪。
福建华天农牧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在珍告诉记者,目前华天农牧主要有两个核心育种场,一个美系核心场,一个加系核心场,两个扩繁生产基地。加系母猪的主要特点是繁殖力高,2024年华天农牧的加系PSY已经做到32.3,美系的只做终端父本杜洛克,育种方面侧重生长速度、肉料比和瘦肉率。
福建创佰佳畜牧育种有限公司,则通过淘汰原有的加系长白、加系杜洛克核心群,重新引进美系中间父本(长白)、美系终端父本(杜洛克),重建美系长白、杜洛克两个品种核心群,探索出一种新的育种模式——“美美加”模式。
然而,育种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仍面临长期性挑战,种猪选育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周期长、见效慢。当前,多数育种企业尚未突破“引种—退化—再引种”的行业怪圈,难以实现种源的持续改良。
郑新平指出,目前福建正在向高度健康种猪集群、全国种猪高地迈进。未来福建省种猪产业发展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持续保持种猪高健康度,另一方面必须坚持长期不懈的育种投入。他强调,做好育种工作要重点提升三个关键指标:一是母猪的繁殖性能,即出生数和psy的提升;二是生长效率的提升,即料肉比、日增重等;三是终端肉品品质的提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