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达3.66亿头,同比增长0.6%;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24亿头,同比增长2.2%。表面看是生产稳步增长,背后却暗藏危机——产能过剩已成为悬在养殖户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2025年全年猪价可能下行10%-20%。若以去年下半年18元/公斤的均价计算,猪价可能跌至14.4元/公斤。这样的价格环境下,2026年养猪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一、产能过剩:悬在头顶的利剑
数据显示,2025年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042万头,超过正常保有量142万头。更严峻的是,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全国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增长9.9%,预示着今年6-11月份生猪出栏将逐步增加。
“产能过剩仍是核心矛盾”,中信建投期货分析报告指出,“行情特征预计震荡为主,趋势斜率进一步趋平。”在产能过剩压力下,2025年第三季度生猪供应量将显著增加,四季度猪价可能面临“大跳水”。
二、政策调控:双刃剑效应显现
面对过剩压力,发改委紧急出手:要求大型集团猪企停止增加能繁母猪存栏、出栏体重控制在120kg以内、不鼓励销售二育猪。
政策效果却需要时间发酵。业内专家分析,“降重出栏的措施可以随即执行,但是对于能繁母猪的暂停和减产效果需要10个月以后才能体现出来。”89这意味着2026年上半年之前,政策难以缓解市场供应压力。
三、行业洗牌:半数猪场面临生存危机
“从2026年开始,行业分化或将明显加剧”,扬翔集团常务副总裁张从林在行业会议上预测,“到2026年底,部分养猪同行也许要面临产能调整状况;而到了2027年,行业整合趋势可能会更加显著。”
他更发出振聋发聩的警告:“8到10年后,半数猪场可能面临淘汰,这不仅是自身经营的选择,也受到多重外部因素的影响。”环保政策趋严、成本控制不力、人工依赖过高等问题,正将大量中小养殖场推向悬崖边缘。
四、消费萎缩:市场容量持续缩水
更令人忧心的是,猪肉消费市场正在萎缩。张从林透露:“去年猪肉消费占比虽仍占整个肉类行业的57.8%,但同比已下降5-10%,且专家预测未来这一比例或将进一步降至30%左右。”
一方面是供应持续增加,另一方面是消费明显下降,供需剪刀差正在形成。人口结构变化、消费习惯转变和经济环境调整,都在压缩猪肉消费空间。
五、巨头挤压:规模化企业主导市场
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头部企业正掌控市场主导权。2024年19家上市猪企出栏量达1.68亿头,占全国总量的23.9%;2025年这一比例预计将升至29%-31%。
成本控制能力更是天壤之别。牧原股份完全成本已降至12.2元/公斤,温氏股份降至12.0元/公斤1。高效率、低成本的巨头企业仍能盈利,而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中小养殖户面临巨大压力。
六、疫病风险:从未远离的阴影
非洲猪瘟等疫病威胁依然存在。“如今,不仅国内非瘟防控形势严峻,越南等周边国家的非瘟疫情也十分猖獗”,张从林警告,“未来较长时期内,非瘟仍可能对养猪业形成持续影响。”疫病风险随时可能打破脆弱的市场平衡。
2026年,曙光何在?
华安证券分析带来一线希望:随着政策效果显现,2026年生猪价格有望超预期。由于大型集团企业扩张受控,行业能繁母猪存栏量有望下降,“2026年生猪出栏量或同比下降,再考虑到生猪均重或低于2025年,2026年生猪价格、盈利水平有望超过2025年。”
转载声明
本文来源:养猪家族。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涉及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有误,请及时与公众号后台联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