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兽用抗菌药物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占据最多市场份额,主要产品主要包括金霉素、土霉素和多西环素。其中金霉素,又称氯四环素,是历史上首个被发现的四环类抗生素。1945年,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本杰明·达格尔博士在采集土壤样本时,在分离得到的金色链霉菌中得到了金霉素,因而得名。金霉素抗菌范围广泛,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淋球菌,以及某些支原体、螺旋体和原虫等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金霉素可用于对于青霉素有耐药性的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败血症、斑疹伤寒、支原体肺炎、阿米巴痢疾等。

“全面禁抗”后,金霉素为唯一被保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由“兽药添字”变为“兽药字”被允许在养殖行业继续使用

金霉素在早期主要用于医药领域,但由于新型抗生素的出现以及抗生素的严格使用,其市场份额相对较小。1950年金霉素被证明具有明显的促生长能力,1953年FDA正式批准了金霉素用于动物生产。我国自1986年开始生产饲用金霉素。随着全球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金霉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需求不断拓展,主要用于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治疗畜禽的呼吸道、肠道感染等多种疾病。但是20世纪末以来由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与滥用以及由此引发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全球主要国家相继限制或禁止饲用抗生素用于动物生产,金霉素也逐渐从饲料添加剂转为治疗类药物。

2020年后,我国进入“全面禁抗”时代,要求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废止了土霉素、黄霉素等15个仅有促生长用途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等品种质量标准,558个兽药产品批准文号被注销,但是金霉素产品因其良好的临床效果、低成本、快代谢、低药残、少禁忌等优势,批准文号由“兽药添字”变为“兽药字”,被允许在养殖行业继续使用,是唯一被保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在被纳入兽药管理范畴后,金霉素使用周期虽然缩短,但是添加量大幅添加。如原来在饲料中添加25-75 ppm,调整为治疗药物后添加标准为400-600 ppm。另外,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养殖环境、饲料配方等变化,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金霉素由于在预防畜禽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突出效果,其在养殖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此外,在我国反刍动物尚未大规模使用金霉素,而羔羊、犊牛腹泻是制约肉牛羊生产性能提高的主要疾病,增加靶动物牛羊后,金霉素反刍动物市场将有巨大增量空间。

                      我国是金霉素的核心生产国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金霉素进口国

从全球市场供需看,全球饲用金霉素需求量在10.5万吨左右,市场规模近19亿元,其中,美国对金霉素年需求量超5万吨,但本土无规模化生产企业,90%依赖从中国进口,是全球最大的金霉素进口国。我国是金霉素的核心生产国,产能约占全球80%,在金霉素国际市场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目前我国金霉素核心上市企业包括金河生物、正大生物、普莱柯(洛阳惠中兽药)、蔚蓝生物、美农生物、鲁抗医药、瑞普生物、绿康生化等。今年4月初,中美贸易战升级,美国对华部分原料药加征关税,我国以金河生物为代表的多家金霉素龙头企业凭借其金霉素在美国市场不可替代的供应地位,宣布对美国进口终端价格进行提价反制,凸显了我国在美国金霉素市场的绝对话语权。

金霉素生产存在技术、原材料、成本与产能壁垒。其生产工艺复杂,涉及菌种选育、发酵控制等核心技术;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材料,原材料在成本中的占比超过50%;且金霉素的发酵是高耗能过程,耗电量大,能源成本占比约为16%。此外,存在出口资质限制(国内仅有少数几家企业具备金霉素预混剂出口资质,如美国FDA认证、欧盟 FAMI-QS认证)和长扩产周期(3-5年),短期新增产能有限。基于上述多方面壁垒,金霉素生产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且产能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金河生物和正大生物。

金河生物与正大生物

金霉素行业“双巨头”格局

金河生物与正大生物作为全球前两大金霉素生产商,合计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构成金霉素“双巨头”格局他们凭借技术壁垒与全球化布局仍在持续扩大竞争优势。

其中,金河生物金霉素预混剂年综合产能达5.5万吨,2024年另外投产六期工程项目,新增产能6万吨/年。凭借内蒙古玉米原料供应优势和煤炭能源成本优势及自动化生产工艺,金河生物形成金霉素生产的显著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其金霉素产品70%以上销往海外。2024年,金河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3.71亿元,其中以金霉素预混剂为核心的兽用化学药品实现营业收入12.34亿元,同比增长21.47%,占公司总营收的52.06%。此外,金河生物业务布局还涉及动物疫苗、动物营养、玉米淀粉及副产品加工、环保综合治理、宠物动保与合成生物学等领域。

正大生物金霉素年产量约4.8-5万吨,旗下拥有6条金霉素预混剂生产线、1条盐酸金霉素原料药生产线和1条人用盐酸金霉素原料药生产线,其中浦城正大的人用盐酸金霉素无菌原料药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正大生物在金霉素的科研、技术和生产上具有深厚技术积淀,近30年始终坚持盐酸金霉素的发酵生产、质量改进和工艺优化,针对盐酸金霉素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低问题,采用独创的纳米乳化工艺,创新推出盐酸金霉素2.0产品,以其超高水溶性和高效吸收率,进一步巩固了正大生物在全球盐酸金霉素市场的领先地位。2024年4月正大生物盐酸金霉素可溶性粉新增靶动物猪;2024年9月,其金霉素预混剂获批牛羊靶向,为国内首家,进一步拓展了产品应用场景。2024年,正大企业国际(正大生物CPBIO)生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6.9%至3.08亿美元(22.14亿元),跻身国内动保企业TOP5行列(见下图)。其中,动保化药产品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59%增加至72%,而金霉素产品收入占比则从41%下降至28%。

作为正大集团农牧产业链中重要一环,正大生物目前已从传统的金霉素饲料添加剂生产商成功转型为提供全方位、规模化验证的解决方案的引领者,业务涉及动物健康(动保制剂、饲料添加剂)、人类健康(原料药、食品添加剂)和地球健康(植保、环保)领域。近年来,正大生物专家团队在集团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的严苛测试与精心筛选基础上,结合动物健康需求,精心打造出了全方位、更高效的畜禽养殖解决方案——正大方案,为行业提供覆盖全链条、多场景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以确保其在提升养殖效率、疾病防控及整体生产性能方面的卓越效果,为客户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

金霉素产业将朝着

高端化、绿色化、场景化、全球化转型

未来,金霉素产业将朝着高端化、绿色化、场景化、全球化转型。①高端化:金霉素市场将呈现“两极分化”,低端产品因“替抗”政策被挤压空间,高端制剂(如缓释型、靶向型)因技术升级而享受溢价;②绿色化: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金霉素生产将更加注重绿色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如可引入生物合成技术,实现金霉素的绿色、高效、低成本生产;③场景化:除猪禽用外,金霉素在反刍动物、水产养殖、宠物养殖等领域的应用可能会得到拓展,市场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④全球化: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能的扩张,金霉素市场的份额整合趋势将更加明显,龙头企业将凭借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渠道优势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并拓展国际市场,我国在金霉素全球供应链上的话语权将继续扩大。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