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行业周期的波动之后,新希望集团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战略重心。公司董秘赵亮表示,在过去的艰难时期,饲料业务为公司的现金流和经营周转提供了坚实支撑。虽然相比养猪业务利润不够‘刺激’,但饲料产业本身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随着白羽肉禽与食品深加工板块股权的顺利转让,公司资源进一步向饲料和生猪养殖两大核心业务集中,并计划通过提升技术、拓展海外市场以及优化成本结构来增强竞争力。
  在生猪养殖方面,新希望总裁陶玉岭认为,随着疫病防控能力的提升,今年猪价走势将不同于过去三年。尽管当前猪价处于低位,但整体扩产有限,一季度猪产业已实现微利,因此对全年业绩持乐观态度。公司更强调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来穿越周期波动,而不是过度依赖市场预测或盲目扩张。
  饲料业务作为公司稳健发展的“定海神针”,展现出强大的抗周期能力和现金流贡献。2024年饲料业务实现净利润9.7亿元,2025年一季度达到2.4亿元。月销量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持续环比增长,利润稳步回升。面对国内饲料行业近年来的增长乏力,公司提出未来五年恢复行业领先竞争力的目标,同时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打造业绩增长的“第三极”。
  新希望自1999年起就在越南设立首家海外饲料厂,经过多年深耕,到2024年海外饲料销量已达525万吨。财务总监史涵透露,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600万吨的产销规模,并重点布局印度、印尼等区域,扩大水产料等高毛利产品的市场份额。未来3至5年内,公司将新增300万至400万吨产能,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东南亚及非洲部分重点区域。
  除了拓展海外市场,新希望还在降本增效方面持续发力。特别是围绕饲料这一生猪养殖中最大的成本支出,公司实施了科学节粮战略。通过育种优化、饲料配方调整、数字化系统开发等多种方式,实现了显著的节粮效果。例如,商品猪出栏时间缩短12天,PSY指数提升,豆粕耗用量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3年公司共节粮138万吨,2024年再节粮66.73万吨,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也积极回应了粮食安全和环保议题。
  此外,新希望还致力于遗传性状改良,从源头提升生猪生产效率。公司自2023年起加大种猪体系建设投入,培育以丹系为主、法系为辅的优质品系,提升种猪性能与健康水平。在养殖环节,公司积极推进智能化转型,通过AI技术应用于基因选育、环境调控、出栏预测等多个环节,提升养殖效率并降低人工风险。
  技术管理中心设备研发人员刘聪指出,当前生猪养殖的数智化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智能设备的应用不仅能改善劳动条件,还能帮助员工更专注于畜禽健康管理。与此同时,公司也保持理性态度,避免将数字化“神话”,坚持其作为降本工具的本质定位。新希望的战略方向是构建一个集饲料、养殖、屠宰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打造国际领先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形象。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