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全国生猪市场价格延续近期的回暖趋势,但上涨动力明显减弱。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微涨至14.46元/公斤,较前一日仅上升0.03元/公斤。区域价格走势呈现明显分化,华东地区表现较强势,山东、江苏等地标猪出栏价格上涨至7.3~7.6元/斤;而华中河南则下跌至7.1~7.4元/斤;华南广东价格保持稳定在7.7~8.0元/斤;北方多地则出现震荡趋弱态势,东北吉林维持在7.0~7.2元/斤。整体来看,市场呈现出“南强北稳”的格局,反映出当前供需关系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推动近期猪价持续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供应端的阶段性收缩。养殖端普遍采取缩量挺价策略,散户惜售情绪浓厚,同时大型猪企在月中阶段控制出栏量,导致市场上流通的生猪资源减少。此外,南方地区的持续降雨对生猪调运造成一定影响,进一步加剧了部分区域的供应紧张局面。二次育肥活动在猪价低点后重新活跃,部分标猪被分流至育肥环节,短期内减轻了屠宰企业的收猪压力。政策层面,收储措施也起到了一定的托底作用,收储价折合毛猪约7.35元/公斤,提振了市场信心。
  然而,需求端的疲软始终是制约猪价上涨的关键因素。终端消费并未出现实质性改善,白条肉走货量仍显平淡,屠宰企业订单不足,导致开工率处于低位。尽管猪肉批发价格小幅上涨至20.29元/公斤,但由于替代消费效应仍在发酵,消费者对高价猪肉的接受度有限。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产能过剩——能繁母猪存栏数量达到4039万头,超过正常保有量3.6%,预示着未来生猪供应依然充裕。此外,目前出栏均重仍处于高位,单位猪肉供应量实际高于往年水平,供过于求的基本面仍未改变。
  从短期走势来看,市场或将进入震荡调整阶段。随着月末临近,规模猪企面临完成出栏计划的压力,可能会选择在价格高点时增加出栏量。二次育肥者因饲料成本上升以及对未来猪价走势缺乏明确预期,入场意愿趋于谨慎。北方部分地区已出现价格虚高的迹象,实际成交趋于稳定。如果消费端没有显著改善,预计7月上旬猪价可能面临弱势回调,但由于养殖成本支撑,跌幅将相对有限。从中长期来看,三季度节日消费需求的回暖或带来阶段性反弹,但产能过剩将压制整体上涨空间,预计全年猪价高点难以突破16元/公斤。
  总体来看,6月25日猪价的上涨更多是由市场情绪和政策因素驱动的修复性行情。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养殖企业需警惕压栏带来的风险,合理安排出栏节奏与体重控制。在当前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降本增效仍是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核心策略。只有通过优化生产结构、提高效率,才能在波动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