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全国生猪市场延续近期上涨趋势,外三元生猪均价达到14.43元/公斤,较前一日上涨0.08元/公斤,同比跌幅收窄至18.34%。在全国28个省份中,有24地猪价上涨,仅山东、安徽、河南和海南四地出现小幅下跌,区域之间的价差扩大至2.5元/公斤。此次价格上涨主要受到供应端主动缩量以及二次育肥入场的共同推动,但消费端依然表现疲软,市场整体呈现‘北强南稳’的分化局面。
  从供应端来看,养殖企业调整出栏节奏,并与政策调控形成共振效应。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6月份集团猪企的出栏计划环比下降0.48%,加上前期压栏生猪逐步消化,市场标猪供应出现阶段性收紧。北方主产区如山东、河北等地,头部企业采取控量拉涨策略,单日提价幅度达0.1-0.2元/公斤,带动养殖户惜售情绪升温。据中国养猪网监测显示,当天全国外三元生猪上涨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北及东北大部分地区,其中浙江、江苏、广东等12个省份涨幅超过0.1元/公斤。此外,二次育肥群体活跃度显著提升,对125-140公斤中大猪源的补栏量环比增长15%,进一步减少了市场上标猪的供应。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南方多地持续强降雨天气导致运输受阻,部分屠宰企业采购难度加大,不得不通过提价来保障收购量。
  在需求端方面,高温天气抑制了终端消费的增长势头。尽管暑期旅游旺季带动餐饮行业环比增长约8%,但白条走货呈现价跌量缩的现象,全国重点屠宰场开工率维持在28.5%的低位水平。一位山东地区的屠宰企业负责人透露,当前白条收购价和收购量较上月同期分别下降0.15元/公斤和12%,企业为减少亏损而主动缩减屠宰量。与此同时,玉米和豆粕价格持续攀升,形成了较强的成本支撑。数据显示,当日玉米均价为2363元/吨,豆粕价格则达到3129元/吨,猪粮比保持在6.07:1的微利区间。中小养殖户每头猪平均盈利约76元,整个行业已连续13个月实现盈利,这在历史周期中较为罕见。
  市场对于后续上涨动能的持续性存在较大分歧。一方面,产能去化速度低于预期,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42万头,虽然较峰值下降了38万头,但预计10个月后的生猪供应仍然偏多。另一方面,期货市场提前反应了反弹预期,生猪主力合约2509在6月9日以来的11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4%,但现货市场的跟涨力度不足,基差扩大至-0.65元/公斤,显示出市场对高价的接受程度有限。此外,南方多地持续强降雨可能引发泡水猪问题,而集团猪企月末出栏计划增量或对价格产生压制作用。若后续出栏节奏恢复正常,猪价可能会迅速回落至14元/公斤以下。
  总体来看,当前生猪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供应端阶段性收缩以及政策预期共同推动的结果,而非消费需求的根本性改善。短期内价格可能维持在14-14.5元/公斤区间震荡。建议养殖主体合理控制出栏体重,密切关注二次育肥出栏节奏及冻品库存消化情况,避免盲目追涨带来的市场风险。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