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国内外玉米市场呈现明显分化趋势。国内玉米价格稳步上行,主要受供需格局收紧影响;而国际市场则因主产国增产预期增强以及需求端缺乏利好支撑,价格出现回落。这一反向走势反映出全球玉米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从国内市场来看,玉米供应逐渐趋紧成为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深加工企业维持较高的玉米消费量,饲用需求也保持稳定,但由于南北港口和深加工企业库存持续下降,市场粮源逐步消化,导致玉米价格显著上涨。数据显示,5月份产区批发月均价为每斤1.13元,环比增长4.9%,同比下降1.6%。其中东北产区均价为1.12元,环比涨4.8%,同比跌3.2%;华北黄淮产区均价为1.18元,环比涨4.9%,同比微涨2.6%。销区批发均价为每斤1.21元,环比增长4.4%,同比下降2.5%。
  国际市场方面,美国农业部(USDA)预测2025/26年度美国玉米将迎来大幅增产,同时巴西二季玉米产量也有望再创新高。此外,美国威胁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引发市场对农产品出口的担忧,进一步打压玉米价格。5月份,美国墨西哥湾2级黄玉米平均离岸价为每吨205美元,环比下跌5.1%,同比增长2.0%。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主力合约(2507)收盘月均价为每吨178美元,环比跌4.8%,同比降2.2%。
  国内外玉米价格差异也在扩大。5月份,美国墨西哥湾玉米离岸价折合人民币每斤为0.74元,低于国内产区批发价0.42元。配额内1%关税下,美国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到岸税后价为每斤1.04元,比国内玉米低0.14元,且价差较上月扩大了0.10元。而在当前26%的进口关税税率下,美国玉米理论到岸成本为每斤1.29元,比国内玉米到港价高出0.11元。
  与此同时,今年1月至4月期间,我国玉米进口量明显减少。由于国内玉米供应充足,加上巴西新季玉米尚未大量上市,进口需求受到抑制。4月份我国玉米进口量为18.26万吨,进口额达0.49亿美元,环比分别增长1.3倍和1.2倍,但同比仍分别下降84.5%和84.7%。出口量为250吨,出口额3.44万美元,同比降幅分别为68.3%和75.3%。1月至4月累计,玉米进口总量为44.03万吨,进口额1.2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95.1%和94.7%;出口量0.04万吨,出口额5.06万美元,同比分别减少66.7%和71.7%。主要进口来源包括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和缅甸。
  展望未来,根据美国农业部5月发布的供需报告,预计2025/26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将达到12.65亿吨,同比增长3.6%;总消费量预计为12.74亿吨,同比增长1.9%;贸易量为1.87亿吨,同比增长2.2%。全球期末库存预计将下降至2.78亿吨,同比下降3.3%,库存消费比降至21.8%,较上年度下降1.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国际玉米市场的供应压力将有所缓解,但产需缺口缩小也可能限制价格下行空间。
  综合来看,国内市场方面,尽管深加工企业产品库存较高,开工率略有下降,饲料企业采购小麦积极性提升导致玉米用量占比下降,但整体供应趋紧,叠加淀粉糖、瓦楞纸等下游产业开工率提高带来的需求支撑,预计国内玉米价格仍将稳中偏强运行。而国际市场在美、乌、阿等主要出口国增产预期较强的背景下,玉米价格可能继续弱势震荡,短期内难以走出低迷态势。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