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猪场的临床治疗中,合理用药至关重要。药物使用得当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而一旦误用或滥用,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疗效,还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在养猪生产中常见的药物及其使用误区,帮助养殖户科学用药、规避风险。
首先是地塞米松磷酸钠,这是一种常用于抗炎和抗过敏治疗的激素类药物,适用于多种急性炎症反应和免疫性疾病的处理。按照推荐剂量,每头猪每日使用量应为4~12毫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养殖户存在盲目加大剂量的现象。例如,哺乳期和断奶初期的小猪因发热而被注射高达10~20毫克的地塞米松,甚至连续多日使用。这种做法极易抑制小猪免疫力,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增加死亡率。因此,地塞米松应在兽医指导下谨慎使用,避免长期或超量应用。
其次是缩宫素注射液,该药主要用于母猪的助产与催产。但部分养殖户将其作为常规手段,不论分娩阶段如何,几乎每胎必用。尤其是在羊水破裂前就注射缩宫素,反而可能导致难产或滞产。此外,过早使用还会引发泌乳时间提前,与新生仔猪的吸乳需求不匹配,甚至造成无乳综合征。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在母猪分娩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使用,并且建议三胎以上的母猪在产后使用,以帮助排出胎衣,避免并发症。
青霉素粉针剂是常用的广谱抗生素之一,分为青霉素钾和青霉素钠两种形式,使用时需要用灭菌注射用水进行稀释。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养殖户错误地选择其他液体如中药注射液、林可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来稀释青霉素,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有害沉淀。更危险的是,有人使用氨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混合青霉素注射,这会诱发白细胞减少症,进而影响动物免疫系统功能。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进行配伍和使用。
林可霉素注射液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对猪密螺旋体引起的痢疾和支原体肺炎也有较好效果。然而,个别养殖户直接给小猪口服林可霉素,或用于哺乳仔猪及妊娠母猪的注射,结果适得其反。林可霉素口服易引发草食动物严重的腹泻和肠道水肿,而注射使用则可能导致疼痛反应和局部组织损伤。因此,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对象和方式,避免不当施药带来的副作用。
替米考星注射液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广泛用于防治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目前市场上以20%和30%浓度为主,多为复方制剂。然而,有养殖户将其与氨茶碱或地塞米松联合使用,导致患猪出现急性心脏毒性,表现为心动过速、心肌收缩力减弱,严重者甚至猝死。因此,替米考星注射液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说明书,避免与其他药物随意配伍,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后是氯霉素类药物,由于其潜在的骨髓抑制作用,氯霉素已经被禁止在动物临床上使用。目前替代产品包括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其中氟苯尼考注射液在市场上较为常见,浓度主要有10%、20%和30%三种规格。尽管氟苯尼考相对安全,但仍需注意其胚胎毒性和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特别是在妊娠母猪身上应严格禁用。同时,氟苯尼考在子宫内的药物浓度最高,其次为肺部和肠道,因此在联合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其分布特点和配伍禁忌,确保用药安全。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