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营养代谢病具有隐匿性强的特点,早期症状往往不易察觉。但一旦发病,不仅难以治愈,还可能波及整个猪群,严重影响生猪健康和产量。因此,加强预防与科学管理对于保障猪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维生素缺乏症是常见的营养代谢问题之一。当猪缺乏维生素A时,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皮肤干燥、骨骼发育异常等现象。特别是仔猪,容易出现神经性症状,如头颈倾斜、行走困难以及长骨弯曲等问题,影响正常发育。
矿物质缺乏同样会对猪只健康造成显著影响。例如佝偻病多发于快速生长期的仔猪,表现为生长迟缓、饮食不振和骨骼变形;而营养性贫血则会引发猪只无精打采、进食减少、体重下降以及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能量与蛋白质摄入不足也会导致代谢障碍,其中低血糖症尤为典型,常见于一周龄以内的小猪。患病猪表现出精神倦怠、厌食、四肢无力以及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引起昏迷直至死亡,对新生仔猪威胁极大。
为了有效预防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优化饲料配方至关重要。不同阶段的猪群对营养需求差异较大,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饲料配比。例如母猪在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应增加钙、磷和维生素D的供给,确保骨骼发育正常。通常建议母猪饲料中钙含量维持在0.8%~1.0%,磷酸盐保持在0.6%~0.8%,每公斤饲料含有4000~6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对于生长猪和肉猪,则应适当提高蛋白质和热能的比例,促进其快速健康成长。
对于已出现营养不良症状的猪群,应及时补充相应营养物质。例如缺乏维生素A时,可通过添加鱼肝油或直接注射维生素A制剂进行治疗;而对于缺铁性贫血,尤其是幼龄猪,可在出生后第3~5天开始口服补铁剂,或者采取肌肉注射方式分两次完成补铁,从而改善贫血状况。具体方法和剂量需根据病情程度科学制定,以提升治疗效果。
除了调整饮食结构,加强日常监测也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定期检测猪血液中的钙、磷、铁及维生素水平,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例如血浆钙低于2.0 mmol/L提示可能存在缺钙风险,而血浆铁含量小于50 μg/mL则可能预示贫血倾向。依据检测结果调整饲料配比或补充特定营养成分,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营养代谢病对猪群健康和养殖效益构成重大威胁,但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关键在于合理调配饲料、适时补充必要营养素,并建立完善的健康监测机制。养殖户应充分认识到营养代谢病的危害,积极学习并应用相关知识,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