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是仔猪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其生理和心理承受巨大压力的时期。在此阶段,仔猪不仅要适应从母乳到固体饲料的转变,还需面对环境变化、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等多重挑战,极易诱发多种疾病。因此,了解并掌握断奶仔猪常见的健康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对保障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消化系统疾病是断奶仔猪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其中,断奶后腹泻主要由饲料成分改变、肠道菌群失衡及环境应激引起,病原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轮状病毒等。患病仔猪表现为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体重下降。预防方面,建议在断奶前进行补料训练,帮助仔猪逐步适应固体饲料;同时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定期使用消毒剂如过硫酸氢钾复合盐进行环境消杀。治疗上,可针对轻度腹泻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可溶性粉与硫酸粘菌素,严重脱水者则需及时补充葡萄糖和电解质溶液。
  此外,断奶仔猪还可能患上水肿病,该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发,多发生于断奶后1-2周内。典型症状包括眼睑、面部和颈部水肿,伴随共济失调、抽搐、叫声嘶哑及体温升高等。预防方法包括提前接种疫苗、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饲养密度过高以及定期消毒。一旦发现病猪,可在兽医指导下使用磺胺类药物或氟苯尼考注射液配合维生素C和葡萄糖进行治疗,以缓解病情。
  呼吸系统疾病同样不容忽视。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常在保育阶段爆发,表现为咳嗽、气喘、生长缓慢甚至死亡。防控重点在于改善通风条件、降低氨气浓度,并按计划接种疫苗。治疗时可选用延胡索酸泰妙菌素或替米考星等特效药物。而猪流行性感冒则多见于冬季,由流感病毒引起,突发高热、咳嗽、鼻流涕等症状明显。预防措施包括保暖防寒、控制温差及疫苗免疫,发病初期可用抗病毒中药如板青颗粒配合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神经系统疾病中,伪狂犬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病毒性疾病,尤其在哺乳和保育阶段的仔猪中死亡率极高,可达80%以上。病猪表现出痉挛、划水动作、声音嘶哑及腹泻等。防控策略主要包括种猪定期免疫、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和经产母猪年度普免。由于缺乏特效药,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如使用抗病毒制剂和抗生素控制并发症。副猪嗜血杆菌病也是一种常见病,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关节肿胀及运动失调。预防应注重饲养管理,加强疫苗接种;治疗时个体可采用头孢类注射液,群体则可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干预。
  除上述疾病外,还有一些其他传染性疾病也需关注。例如,猪圆环病毒病由PCV2引起,常见于断奶仔猪,临床表现为持续消瘦、黄疸、咳喘及淋巴结肿大。防控手段主要是通过母猪和仔猪的疫苗接种来减少病毒传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只能采取增强免疫力和支持治疗。猪链球菌病则表现为急性发热、呼吸困难、关节肿胀,部分病例伴有神经症状。防控措施包括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以及接种疫苗。治疗上推荐使用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联合解热镇痛药,或在大群中添加阿莫西林进行群体投喂。
  综上所述,断奶仔猪面临的健康问题复杂多样,必须从源头入手,做好饲养管理和防疫工作。具体措施包括优化饲养环境、科学调整饲料结构、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诊断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以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确保猪群健康稳定发展。养殖户应加强对仔猪日常行为和体况的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从而提升整体养殖效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