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和高质量饲料的关注不断提升,小麦麸皮逐渐成为食品和饲料行业的重要资源。尽管其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及多种活性成分,但由于粗纤维含量高、口感差以及易受呕吐毒素污染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对麸皮进行处理,不仅能改善其理化特性,还能提升营养价值,使其成为绿色保健饲料的重要原料。
  小麦麸皮是小麦加工过程中胚乳提取后的残留物,约占小麦籽粒的22%~25%。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氨基酸,还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B、叶酸及多酚类物质。这些成分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等生理功能,但也因粗纤维和抗营养因子的存在而影响其利用率。因此,如何有效改良麸皮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研究重点。
  微生物发酵是一种有效的麸皮改良方法。常用的发酵菌种包括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乳酸菌可通过产酸降低pH值,抑制杂菌生长并改善风味;枯草芽孢杆菌可分泌多种酶类,降解大分子物质,提高消化率;酵母菌则能合成B族维生素,促进营养吸收;霉菌如黑曲霉等可增强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有助于降解复杂结构。此外,混菌发酵因其协同作用,能更全面地改善麸皮品质。
  麸皮发酵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外源氮源及发酵时间等。适宜的条件可以显著提升发酵产物的质量。例如,研究表明,利用酵母菌与黑曲霉混合发酵可使麸皮中粗蛋白含量提高33.93%,而乳酸菌发酵则可增强抗氧化能力,并释放更多的酚类物质。发酵后的小麦麸皮不仅提高了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还降低了植酸等抗营养因子的水平。
  经过发酵处理的麸皮展现出多重功能特性。首先,其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主要得益于游离酚酸的增加。其次,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低聚木糖的含量上升,有助于调节肠道健康。同时,发酵过程产生丰富的有机酸,如乳酸和富马酸,有助于维持肠道酸碱平衡。此外,发酵麸皮富含大量有益菌,如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能够形成肠道微生物屏障,增强动物免疫力。
  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方面,已有研究表明发酵麸皮对猪、鸡、鱼等养殖动物有良好的效果。例如,添加5%发酵麸皮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用于草鱼饲料时,发酵麸皮可提升粗蛋白消化率和氨基酸生成量。此外,发酵麸皮作为酵母菌饲料,还可提升家禽的产蛋率。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如菌种安全性评估、营养价值测定及标准化体系建设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推动其大规模应用。
  总体来看,发酵麸皮作为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饲料原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科学选择菌种和优化发酵工艺,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麸皮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还有助于开发出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饲料产品。未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发酵麸皮将在动物饲料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