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生产中,母猪断奶后通常会在5-7天内出现发情迹象。然而,若断奶超过10天仍未见发情,则可判断为乏情现象。近年来,这种情况在许多养殖场中频繁发生,甚至有的母猪超过30天仍未发情,或者完全失去发情能力。这不仅影响了繁殖效率,也给养殖效益带来了较大损失。因此,采取科学措施预防和应对断奶母猪不发情至关重要。
首先,培育优质的后备母猪是确保其良好繁殖性能的基础。研究表明,后备母猪在大约6月龄时会首次发情,但此时并不适合立即配种。为了保障母猪的生殖健康和后续产仔质量,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体重达到140公斤以上、经历至少三次发情周期、以及年龄在8个月以上方可安排配种。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对母猪整个繁殖周期都具有深远影响,是提高母猪终身生产性能的关键环节。
其次,产后炎症的控制也是影响母猪发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子宫内膜炎是导致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造成断奶后不发情或难以受孕的常见原因。许多养殖场在母猪分娩后仅使用常规消炎针剂进行处理,虽然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对于子宫恢复的帮助有限。建议在注射抗生素的同时,结合使用宫炎促卵康等药物,帮助母猪尽快排出恶露,促进子宫内膜修复,从而提升母猪的生殖健康水平,从根本上减少不发情情况的发生。
此外,断奶后的饲养管理同样不可忽视。断奶母猪应采用大栏饲养方式,给予自由采食,并在断奶第三天起每天额外添加200克葡萄糖粉,实行短期优饲策略。这样可以快速补充哺乳期间消耗的体能,改善体况,促进发情和排卵。同时,利用公猪进行诱情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尤其是选择唾液分泌量大的公猪,在每日上下午各与母猪接触15分钟左右,有助于激发其性激素分泌。光照管理也需加强,断奶母猪每天应保证16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不低于250LX,以刺激体内激素的正常分泌。必要时还可配合使用中药催情调理,进一步提高发情率。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注意饲料品质和环境管理。选用优质、无霉变的饲料原料是保障母猪健康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潮湿多雨的南方地区,更应加强防霉处理。同时,保持舍内温度适宜,避免冷热应激对母猪造成的不良影响。夏季应做好降温防暑工作,防止高温抑制发情;冬季则要做好保暖措施,减少寒冷刺激。另外,还需加强疫病防控,重点防范乙型脑炎、猪瘟、细小病毒、蓝耳病、伪狂犬病及弓形体等疾病。对于患有生殖系统疾病的母猪要及时治疗,确保其身体健康,才能维持正常的发情周期。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