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保育舍日常消毒标准化操作
保育阶段是承上启下的“枢纽”,也是猪群链条中最脆弱的“一环”。断奶、转群、混群等巨大应激,使保育猪的免疫力面临严峻考验。此时,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等)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突破口。日常消毒,作为生物安全体系中最频繁、最基础的核心环节,其价值远非“喷点药水”那么简单。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执行质量直接决定了疫病防控的成败

本文将整理保育舍日常消毒的各个场景,为您提供一套详尽的标准化操作方案。

一、 重新定义“日常消毒”

许多猪场管理者将消毒视为一项简单的例行公事,这种认知是危险的。对于保育舍而言,有效的日常消毒必须具备以下战略视角:

1,目的:切断传播途径

疫苗针对的是易感动物,剔除针对的是传染源,而消毒是唯一能直接摧毁环境中病原体、切断传播链条的手段。

2,核心:降低环境病原载量

猪群健康与否,取决于其免疫系统与环境病原载量的博弈。日常消毒的核心目标,就是将环境中的病原数量持续压制在猪群免疫阈值之下,为保育猪的平稳生长创造一个安全的“缓冲带”。

3,特性:持续性、全面性

病原的繁殖和传播是持续不断的,因此消毒工作也必须日日坚持,覆盖所有可能被污染的界面(地面、栏杆、设备、空气等),不能有任何死角。

误区警示: 认为“消过毒就万事大吉”是最大的误区。消毒效果取决于消毒剂选择、有效浓度、作用时间、环境温度、有机物存在情况这五大关键因素的协同作用。

二、消毒前一定要彻底清洁

“没有彻底的清洁,就没有成功的消毒。” 这是消毒工作的黄金法则。粪便、饲料、灰尘等有机物会像“保护盾”一样将病原微生物包裹起来,并与消毒剂发生反应,极大降低甚至完全抵消消毒效果。

保育舍清洁标准操作流程(空舍或带猪时段均可适用):

1,清空与干燥: 移走舍内所有可移动的器具(料槽、玩具、挡板等)。尽可能让地面和设施干燥,便于后续操作。

2,预浸泡: 使用低压水流喷洒专用清洁剂或普通肥皂水,均匀湿润所有表面,浸泡15-30分钟。这能软化干涸的粪便和污垢。

3,高压冲洗: 使用高压热水(60-75℃效果最佳)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进行彻底冲洗。特别注意料槽、饮水器底部、栏杆夹角、漏粪地板缝隙等卫生死角,确保无可见污染物。

4,干燥: 冲洗后,尽量打开门窗通风,使舍内环境尽快干燥。潮湿的环境是病原菌的乐园,干燥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消毒。

三、 关键场景下的日常消毒方案

1,人员消毒管理

人员是猪场病原传播的重要媒介,必须严格执行入场消毒程序:

(1)进场前消毒:员工休假回场后应立即洗澡更换工作服,所带物品需经臭氧熏蒸消毒,并在隔离宿舍隔离至少36小时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2)日常进场程序:每天进生产区必须洗澡更衣,与生产无关的物品不得带进生产区

(3)脚踏消毒:每位员工进猪舍时,必须脚踩消毒盆(15-20公分深,浸泡15秒以上),方可进入猪舍。消毒液通常使用1:200复合酚溶液,每1-3天更换一次

(4)洗手消毒:使用1:500复合碘溶液,双手浸泡15秒以上

(5)禁止串舍:饲养员不得随意串舍,并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猪舍

2,舍内环境日常消毒

保育舍内部环境消毒需要多频率、多角度全面进行:

(1)走道消毒:每天猪舍走道消毒1次,消毒液使用比例为:卫可1:200

(2)带猪消毒:每周进行2次带猪喷雾消毒,消毒液使用比例为:卫可1:400。消毒时间应选择在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

(3)消毒液选择:可选用1:800复合碘(pH值3.64)或1:500癸甲溴铵溶液,交替使用以避免耐药性产生

(4)喷雾要领:先清洁后消毒;喷雾时朝上,让雾粒自然下落,确保全覆盖

3,舍外环境消毒

(1)猪舍周围:每周消毒2次,消毒液使用比例为:卫可1:200

(2)消毒池管理:每天更换消毒盆水,保证消毒盆的有效使用。大门消毒池可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冬季加入食盐防冻)

(3)卫生管理:每天及时清理粪便,保持舍内清洁;生活垃圾指定统一地方存放,禁止到处乱倒垃圾

四、设备及器具消毒规范

1,饲喂系统消毒

(1)饮水系统:饮水嘴全部拆开使用消毒水浸泡2小时以上;每半年对供水管线进行酸化剂清洗一次

(2)料槽管理:新进饲料及物品必须紫外线消毒30分钟;进猪前确保料盘、饮水碗中无残余的消毒液

2,工具器械消毒

(1)大件工具:铁锨、扫把、刮粪板、赶猪板等每次使用完冲洗干净后使用1:400复合酚浸泡或喷雾消毒,保持浸润2小时以上备用

(2)小件工具:保定器、钳子、螺丝刀等使用1:500复合碘或1:500癸甲溴铵溶液浸泡,保持浸润2小时以上备用

(3)医疗器械:防疫用的针头、注射器、止血钳等器械用完后立即冲洗并单独蒸煮后,用消毒液浸泡;治疗用后的器械每天冲洗后用消毒液浸泡,定期蒸煮

四、车辆消毒标准化流程

1,拉猪车消毒程序

车辆消毒需要三级洗消点全程控制:

(1)第一洗消点(场区3公里外):对车辆清扫,冲洗,泡沫浸泡,冲洗,消毒,驾驶室臭氧消毒,放置12-24小时干燥

(2)第二洗消点(养殖场门口):对车辆再次喷雾消毒,对驾驶室脚踏垫喷雾消毒,停放不少于30分钟

(3)第三洗消点(生产区大门或卸猪台):对车身再次喷雾消毒

2,饲料车消毒要求

(1)消毒点设置:第一消毒点在养殖场大门口,第二消毒点在饲料仓库门口

(2)消毒注意事项:消毒液彻底消毒车辆底座、轮胎及车身,但不要溅到饲料上

(3)人员要求:司机及随同人员穿上一次性防护服,并消毒;禁止与生产人员发生接触

3,消毒剂选择方案

根据不同消毒点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消毒点消毒剂种类使用比例消毒方式
第一消毒点复合酚1:200喷雾
第一消毒点农福1:200喷雾
所有洗消点卫可1:200喷雾
第二、三消毒点次氯酸钠2-3%喷雾
第二、三消毒点聚维酮碘1:1000喷雾

五、空舍期彻底消毒流程

保育舍全空后的消毒是阻断循环传播的关键环节:

1,整理与清扫阶段

(1)将猪舍内所有剩余可清理物资全部进行整理,无二次利用价值的物品一律销毁

(2)可利用物资先进行外表清理或高压冲洗,能浸泡的进行2%碱水浸泡4小时处理

(3)浸泡后集中存放干净库房内,再进行熏蒸消毒处理后封存

2,冲洗与浸泡阶段

按照"冲洗-泡沫-冲洗-泡洗-冲洗"的顺序冲洗3次:

(1)漏粪板拆开清洗,所有能够浸泡的物质必须使用消毒水浸泡

(2)使用强化消毒剂(2%碱水+0.2%洗衣粉)从下到上、依次对粪池壁、漏缝板底部、漏缝板上部、栏位、食槽、设备、墙壁、通风管、房顶、天花板等无死角喷淋

(3)冲洗完成后进行视觉检查,检查合格后进行干燥

3,消毒与熏蒸阶段

(1)烧碱消毒: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均匀喷洒于猪舍内,软化积累的硬块

(2)熏蒸消毒:使用5g/m³多聚甲醛加热熏蒸消毒24小时,熏蒸前确保猪舍密闭(注意安全,避免中毒)

(3)交替消毒:也可使用福尔马林熏蒸(每立方米可用7-15克高锰酸钾加入15-30毫升福尔马林),密闭门窗24小时以上

4,检测与空栏期

(1)无菌采样:使用消毒后的擦拭巾在猪舍各个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擦洗,采样送检

(2)空置期:空置5天以上(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开启风机风干干燥、通风

(3)进猪前检查:检查保育舍设备情况,如水槽、水管、水嘴进行消毒和维修;确保舍内设施一切正常

六、特殊状况消毒处理

1,发病猪群消毒

(1)病猪隔离:发现有病猪要及时调群并栏,病猪放在猪舍的最后一栏,并做及时的治疗

(2)器械专用:在治疗过程中,每一栏换一个针头,并且要用喷漆对治疗过的猪记号

(3)记录追踪:做好治疗记录,以便跟踪治疗效果和评估药物的疗效

(4)整体投药:当猪只的发病率达到10%考虑整体投药,可通过饮水或饲料给药

2,伤口与术部消毒

(1)伤口消毒:使用专用喷剂(如含甲紫和粘膜修复剂的喷剂)直接对准伤口喷洒

(2)术部消毒:剪耳号、断尾、手术等操作,使用工具每用完一窝后进行洗刷、消毒

(3)脐带消毒:仔猪产后应立即结扎并掐断脐带,并使用5%碘酊或0.1%高锰酸钾消毒

七、消毒效果评估与记录

1,消毒效果检测

(1)评价方法: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以及PCR鉴定

(2)采样部位:饲料运输车、生猪运输车、猪舍内部各表面、人员手部等

(3)采样方法: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液的棉拭子在物体表面反复涂抹采集样品

2,消毒记录管理

(1)消毒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消毒剂种类、浓度、操作人员等信息

(2)效果追踪:定期进行消毒效果评估,根据结果调整消毒方案

(3)责任到人:各区域明确消毒负责人,确保消毒工作落实到位

八、常见消毒剂选择与使用指南

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科学选择消毒剂:

消毒场景推荐消毒剂使用浓度注意事项
车辆消毒过氧乙酸0.2%~0.3%保持30-60分钟
门口消毒池氢氧化钠2%有腐蚀性,禁止对人消毒
空置猪舍次氯酸钠1:50刺激性强,消毒后需通风
带猪消毒戊二醛2%喷雾均匀,自然晾干
饮用水消毒二氧化氯泡腾片1片/50kg水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手部皮肤消毒碘伏1%擦拭2-3遍,作用1-3分钟
衣物消毒次氯酸钠2%~5%浸泡30分钟,彻底漂洗


九、保育舍消毒管理的注意事项

1,个人安全防护: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避免消毒剂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的伤害

2,浓度准确配比:使用称量工具或有固定容积的容器,确保消毒液浓度准确,避免浓度过低无效或过高造成伤害

3,消毒彻底到位:采取喷雾等方式确保无死角,特别是灯具、风扇叶片和百叶窗等易忽略部位

4,同步消毒原则:各车间应同时进行消毒,避免病原菌在消毒过程中扩散传播

5,定期更换消毒剂: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消毒剂,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应制定科学的轮换方案,例如,按季度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消毒剂(如氧化型与醛类轮换)。

6,温度与消毒效果:消毒效果与温度呈正相关,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消毒工作效果更好

7,水质影响: 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会影响某些消毒剂(如季铵盐)的效果。若水质过硬,应考虑进行软化处理或选择不受硬水影响的消毒剂。

8,记录与追溯: 建立消毒记录表,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日期、区域、消毒剂名称、浓度、操作人等信息,便于出现问题时的追溯与分析。

保育猪舍的日常消毒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定科学的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和监督。有效的消毒管理不仅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还能提高猪只的生长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

现代猪场应建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消毒程序,为保育猪提供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最终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记住:再好的消毒方案也需要人来执行,再严格的制度也需要管理来落实。只有将科学的消毒方案与严格的管理执行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好保育猪舍的疫病防控工作。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