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过程中,新生仔猪不吃奶是一个令养殖户非常头疼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仔猪的健康发育,还可能导致死亡率上升。此外,在哺乳期中,为了确保仔猪获得足够的营养,必须设法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和泌乳能力。那么,面对新生仔猪不吃奶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又该如何科学地提升哺乳母猪的进食量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导致新生仔猪不吃奶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血糖过低,这会显著降低仔猪的活力,使其不愿意主动吃奶。此外,疾病因素也不容忽视,例如霉菌毒素感染、伪狂犬病等都可能使仔猪发病而拒绝进食。另一方面,母猪本身也可能存在问题,比如泌乳不足、乳房炎或初产母猪不适应哺乳行为,这些都会导致仔猪无法顺利吃到奶水。
针对因仔猪自身原因而不吃奶的情况,应根据症状轻重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对于症状较轻、尚能吞咽的仔猪,可以使用带有胶管的注射器灌服15%左右的葡萄糖水,每次约15毫升,每3小时一次。如果仔猪已经严重虚弱且无法自主吞咽,则建议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给予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水,每隔5小时一次,直到其恢复一定的活力并能正常哺乳为止。
接下来是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的关键方法。首先要注意环境温度控制。高温会导致母猪产生热应激,从而影响食欲。因此,合理降温是提升采食量的重要手段。推荐结合滴水降温与负压通风系统,将水温控制在20℃左右,滴水速度维持在每分钟40-50滴,并注意控制舍内湿度避免过高。
其次,要确保母猪有充足的清洁饮水。饮水不仅有助于缓解高温带来的不适,还能有效促进采食欲望。可以在饮水中适量添加小苏打等物质以进一步缓解热应激反应。饮水量与采食量呈正相关,因此提升母猪的饮水量是增强其进食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产后护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很多养殖户往往只注重肌肉注射,忽略了母猪分娩后的外阴清洁和子宫护理,这样容易引发炎症和体温升高,进而影响食欲。正确的做法是在母猪分娩后一周内用高锰酸钾清洗外阴及后驱部位,帮助排出体内异物,并适时注射长效敏感抗生素进行消炎处理。
最后,在饲喂管理方面也需讲究科学方法。母猪产后第一周不宜急于加料,否则会影响整个哺乳期的采食表现。初期应控制采食量,一周后再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每天应在气温较低的时间段进行饲喂,饲料宜采用湿料形式,并适当增加饲喂次数(但每日不超过5次),这样既能提升采食量,又能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