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生产中,猪只出现皮肤苍白的现象往往被简单归因为缺铁性贫血,并采取注射牲血素、铁钴针剂等常规补铁措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处理方式并不总是奏效,说明皮肤苍白的背后可能存在其他潜在病因。本文将系统分析除缺铁外导致猪皮肤苍白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首先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霉菌毒素的影响。虽然少量的霉菌毒素可通过猪体自身代谢排出,但一旦超标则危害极大。由于猪的采食量较大,即便饲料中含有轻微霉味,经过大量摄入后也可能造成毒素蓄积。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和T-2毒素尤为危险,它们可损害肝脏功能并引发肠道出血,从而导致皮肤苍白。此外,霉菌毒素还会削弱猪群免疫力、影响生长速度,并对种猪繁殖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致死。因此,养殖场必须加强饲料管理,确保存储环境干燥通风,防止霉变发生。同时,可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如蒙脱石等脱霉剂以吸附毒素,降低风险。
其次,胃肠道疾病也是引发皮肤苍白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猪痢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以及增生性回肠炎等疾病,常伴随肠道出血、生长缓慢和皮肤苍白等症状。对于此类病症,应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具体用药包括:乙酰甲喹肌肉注射或按每公斤饲料拌入4毫克用于治疗猪痢疾,每日两次,连续使用5天;庆大霉素、新霉素和硫酸黏杆菌素可用于控制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而增生性回肠炎则建议使用泰妙菌素拌料喂服,通常在一吨饲料中加入150克,持续用药10天。同时,日常饲养管理中应注重环境卫生与疫病防控,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此外,某些传染病同样会导致皮肤苍白现象,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猪附红细胞体病。该病由立克次体类微生物附红细胞小体引发,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和发热,近年来在猪场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母猪群体中更为常见。感染后的急性期幸存猪往往出现皮肤苍白、生长迟缓和体重减轻等表现。此病传播迅速且破坏力强,需提前做好防范。其主要传播途径为伤口接触感染,特别是在蚊虫活跃的夏季更易通过叮咬传播。为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猪只之间的打斗行为,减少咬伤、断尾、剪牙及打耳号等操作带来的创伤,并确保所有器械的清洁卫生。同时,定期开展驱虫灭蚊工作,有效阻断病原传播链。
综上所述,猪皮肤苍白并非仅由缺铁引起,诊断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可能病因,做到精准识别、科学用药。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如氟苯尼考等可能抑制造血功能的药物,也可能间接导致皮肤发白,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加以留意。而对于新生仔猪而言,皮肤苍白多与缺铁相关,此时优先考虑补铁治疗是合理的选择。只有全面掌握各种致病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猪群健康,提升养殖效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