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暴涨成焦点,缺猪现象愈明显!抢猪大战正激烈,“黄金猪周期”再临!
4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有外媒就近期中美贸易局势进行提问。
暴涨15%!“黄金猪周期"强势回归:缺猪+抢猪大战!
一、市场动态
价格暴涨与区域分化
2025年3月全国24个省份猪价上涨,标猪出栏价达7.9-8.4元/斤,北方市场看涨情绪升温,二次育肥补栏支撑价格进入上行周期。
北方重点市场白条猪肉均价环比上涨1.67%,养殖端惜售情绪导致屠宰企业收猪难度加大,被迫提价保量。
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
自繁自养头均盈利达674元(同比涨幅超600%),2024年以来累计盈利涨幅高达660%。
标猪价格突破19元/公斤,部分地区达21元/公斤,养殖户单头利润或超1000元。
二、“黄金猪周期"核心驱动因素
产能深度去化与结构性缺猪
2024年生猪产能淘汰基本完成,散户退出叠加疫病冲击,社会面生猪供应持续偏紧。
集团猪企控量出栏策略强化,月末出栏计划缩减,加剧市场“缺猪"矛盾。
养殖端行为转变
散户惜售情绪高涨,规模场挺价意愿强烈,推动猪价突破前期高点。
二次育肥集中入场截流标猪,进一步分流屠宰企业猪源,形成“抢猪大战"
成本与政策双重支撑
玉米、豆粕价格下降使猪粮比维持8:1,刺激育肥增重积极性。
经济内需政策与进口受限(非洲猪瘟冲击国际产能)为猪价提供长期支撑。
三、未来市场趋势预判
季节性波动与长期潜力
2025年下半年或现“深V型"价格曲线,7-8月消费旺季可能再创阶段性高点。
全年均价预计较2024年下降10%-20%,但供应缺口仍支撑周期性高位。
风险与挑战
当前猪价已达峰值,消费淡季终端走货疲软(屠企开工率仅14%)或制约上涨空间。
养殖端过度压栏可能导致后期集中出栏风险,需警惕价格回调压力。
关键数据对比

注:当前时间节点(2025年4月)猪价仍处上行通道,但需关注二季度供需博弈对涨幅的阶段性影响。
海关总署谈出口形势:“天塌不下来”,
严格依法实施各项对美反制措施!猪价也要涨?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4月9日,中国政府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白皮书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表明,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是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
今年一季度,在美国政府滥施关税的干扰和冲击下,中美双边贸易仍保持增长,进出口规模1.11万亿元,增长4%。

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这不可避免地对全球包括中美在内的贸易造成负面影响。
美方所谓“对等关税”,颠覆现有国际经贸秩序,将美国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公利之上,是典型的关税霸凌行为,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
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美国政府所作所为已经引起全球普遍反对,中方已经坚决采取反制措施,并将与各方一道继续共同反对美国关税霸凌霸道行为,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我们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按照相互尊重的原则,通过平等对话解决贸易分歧。
海关总署:严格依法实施各项对美反制措施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近期,美国政府滥施关税,不可避免地对全球包括中美在内的贸易造成负面影响。中国第一时间坚决实施必要的反制措施,这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是为了捍卫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国开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
王令浚说,海关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海关职责,严格依法实施各项对美反制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国际合作,创新海关监管制度,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促进企业通关便利,以更优监管、更高安全、更大便利、更严打私的实际成效,推动外贸稳定发展。
海关总署谈出口形势:“天塌不下来”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当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不仅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我们自身的韧性。同时,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我们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2025年猪肉及杂碎进口减量空间30万吨左右
2024 年,我国猪肉进口量显著下滑,全年累计进口 107 万吨,相比 2023 年下降 30.8%。其中,来自美国的猪肉为 10 万吨,仅占进口总量的 10%。若将猪肉及猪杂碎一并统计,2024 年我国共进口 222 万吨,从美国进口 40 万吨,占比 18%。
2025年2月份,肉类及杂碎进口48万吨,环比降21.3%,同比增1.4%。其中,猪肉进口8万吨,环比降20%,同比增18.8%。
美国作为全球猪肉生产和出口大国,猪肉产业在其农业经济中举足轻重。2024 年,美国猪肉产量达 1200 万吨,出口量为 300 万吨,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颇高。而中国,虽在其整体出口量中占比 3%,却是美国猪杂碎的重要出口目的地。
加征关税后,美国猪肉到岸价高于国内冻肉均价,出现价格倒挂现象。据相关数据,此前美国猪肉到岸均价约 15 元 / 公斤,累计加征 44% 关税后,成本飙升至 20 元 / 公斤以上。同期,国内冻品猪肉主流售价仅为 18.5 元 / 公斤。在市场环境中,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和进口商决策的关键因素。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高,当美国猪肉价格高于国内冻肉均价时,在品质相近的情况下,消费者会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国产猪肉或其他进口来源的猪肉。对于进口商而言,美国猪肉成本增加压缩利润空间,甚至可能导致亏损,他们必然会减少对美国猪肉的进口。
2025年中国生猪产能稳定有增,且随着对美、加等国进口猪肉加征关税以及针对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案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预计2025年中国进口猪肉数量或将下滑至200万吨左右,年度下降空间在30万吨左右,2025年2季度起进口减量幅度加大。分国别来看,自欧盟进口量会因美加贸易关税影响减量收窄,预计年度下降量或仍在10万吨以上;自美国与加拿大进口总量预计减量空间在20万吨左右。如果其他国别没有进一步贸易政策改变的话,2025年具有增量替补国别为阿根廷、俄罗斯、比利时、英国、智利等,预计增量空间在10万吨左右。
内容编辑:春夕
内容来源:综合自央视财经、餐企老板内参、博亚和讯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