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前期因压栏导致的肥猪开始集中释放,而二季度并非肥猪需求的旺季,因此标肥价差可能会进一步缩窄,难以对现货价格形成有效提振。从仔猪补栏的情况来看,去年下半年的补栏数量较为充足,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商品猪供应不会短缺。同时,市场对二次育肥的情绪将更加谨慎,滚动式二次育肥可能成为主流,周期较短。在这种背景下,即使行情因二次育肥驱动出现反弹,投资者也不宜过度追高。
  月初规模养殖场出栏量有所减少,部分二次育肥者入场截留猪源,使供给端短期内出现收紧。此外,饲料成本上升以及期现价差回归等因素共同推动了盘面的反弹。然而,近期标肥价差持续缩小,二次育肥的预期显著下降。进入3月后,规模场计划出栏量环比增加,预计后续出栏节奏会加快,供应端压力逐步加大。在季节性淡季的影响下,终端市场需求恢复缓慢,整体回暖幅度有限。综合来看,供强需弱的局面仍将持续,猪价预计将维持弱势整理格局。
  根据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的数据,春节前肥猪抛售较为积极,导致春节期间肥猪供应略显紧张,标肥价差达到历史高位。市场对春节后的行情抱有较高期待,因此期货开盘大幅上涨。然而,春节后现货价格并未如预期般坚挺,反而快速下跌至14元/公斤关口,期货价格随之回落。尽管少量短线二次育肥逐步进场对标猪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随着春节前压栏猪的逐步释放以及肥猪需求淡季的到来,标肥价差逐渐缩窄,现货价格也呈现小幅偏弱震荡态势,市场看涨情绪减弱,补栏积极性降低,仔猪价格开始回调。
  进入3月以来,2503合约进入交割月,但由于盘面贴水幅度较大,在期现价差的驱动下,该合约持续反弹。受近月合约带动,2505合约也跟随反弹。从供需基本面来看,虽然需求端已恢复到往年正常水平,但供给端的出栏压力依然较大,现货价格未能随期货价格反弹。因此,3月上旬期货价格的反弹主要是由期现回归驱动。补栏方面,由于2月中旬后现货价格整体呈回落趋势,补栏情绪保持谨慎,仔猪价格呈现窄幅震荡下行态势。
  卓创资讯生猪市场分析师范晴晴指出,2月份生猪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生猪价格环比1月份有所下滑。通过对样本屠宰企业屠宰量的数据跟踪发现,屠宰企业的屠宰量回升速度较慢。同时,2月份正值需求淡季,家庭需求主要集中在消化库存。对比春节过后一周与春节前一周的屠宰量,可以发现这一下滑幅度为近年来最大水平,表明今年需求端的恢复速度较慢且低于市场预期。
  根据Mysteel统计,截至2025年1月底,规模场能繁母猪存栏量为504.19万头,环比略有下降,但同比增长明显。1月气温骤降,北方雨雪天气频发,疫病防控难度增大,规模场优化产能,加速淘汰高龄母猪,导致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小幅下降。自2024年3月起,养殖利润回暖支持下,规模场产能逐步回升,从生产周期推算,2025年规模场理论产能将呈现环比上升趋势。随着猪价回暖,标肥价差缩窄,二次育肥情绪降温,养殖端逢高出栏意愿增强,出栏逐步增量。近期大范围雨雪天气导致供给短期收紧,但2月压栏和二次育肥较多,供给后置释放压力较大。
  范晴晴进一步指出,2月份生猪价格整体呈现先降后涨再降的走势。2月初春节过后,上游养殖端出栏恢复正常,但需求端恢复较慢,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猪价快速下行。中旬时,随着猪价降至较低水平,叠加标肥价差较大的情况,二次育肥补栏陆续进场,截留部分猪源,促使猪价止跌上涨。但到了2月下旬,补栏热度降温,白条走货不快,生猪需求疲软,价格再次承压下滑。当前猪价下行的主要原因包括:供应层面,前期养殖利润较好刺激大量补栏,导致猪肉供应充足甚至过剩;需求端,春节等消费旺季过后,市场对猪肉的需求进入阶段性淡季,消费动力不足。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