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排名前30的养猪企业中,绝大部分都采用了“公司+农户”与自繁自养并行的养殖模式。其中,“公司+农户”模式的代养比例超过50%的企业已接近8成,并且这一比例仍在持续扩大。为了争夺优质的代养户资源,这些企业在策略上各出奇招,试图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近年来,“公司+农户”模式逐渐成为养猪行业的重要趋势,企业代养比例持续提高。根据部分集团猪企透露的数据,代养比例普遍呈现增长态势。例如,神农集团从2023年的65%提升至70%,唐人神则从超过50%增长到超过70%。双胞胎等企业的代养比例也在不断攀升,这不仅推动了企业出栏量的增长,也反映了该模式在行业中的重要性。
具体来看,温氏股份作为业内首创“公司+农户”模式的企业,多年来一直坚持这一模式。截至2024年,其代养户数已超过4.5万户,从2023年起支付给农户的委托养殖费用更是超过了100亿元。而神农集团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提高代养模式的比例,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年出栏1000万头生猪,其中90%以上由代养户完成。新希望则将“提质”作为重点,希望通过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放养效率。傲农生物在其《重整计划书》中明确表示,未来将推动“公司+农户”模式占比达到80%。唐人神同样倾向于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如租赁、合作等,以增加“公司+农户”模式的生猪出栏量。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公司+农户”模式的力度,优质代养户资源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为吸引代养户,不少企业推出了创新方案。最直接的方式是提高代养费,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代养费在200-300元/头之间,但部分企业如双胞胎愿意提供更高的代养费用。温氏股份则通过推出“爱农守护”计划,为合作农户购买保险,保障其利益。德康农牧创新了“公司+政府平台企业+养殖户”的合作模式,通过共同出资建设设施,降低养殖户的投入成本和风险。此外,神农集团还设定了回收保底价格,确保代养户不会因市场价格波动而亏损。
随着行业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散养户逐渐退出市场,“南繁北育”模式应运而生。尤其是在养猪业进入“微利时代”后,大部分企业对扩张保持谨慎态度,却持续扩大或优化“公司+农户”模式。这种模式的逻辑在于,它既能降低企业的重资产压力,又能通过与农户的合作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同时,这一模式的推广也为行业带来了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更低的养殖风险。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入这一行列,“公司+农户”模式有望成为推动养猪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