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已过,然而市场的关注焦点依然集中在粮价上涨与猪价下跌的态势上,养殖户面临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从近半个月的走势来看,猪价似乎进入了横盘模式,既无法显著上涨,也难以大幅下跌,波动幅度较小。因此,市场普遍认为,当前猪价再次进入了磨底阶段。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新的声音开始浮现,例如有观点提出,4月份猪价有望开启反弹模式。那么这种说法是否可靠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当前生猪行业的供需格局相对清晰:供应较强,而需求较弱。尽管生猪产能已经有所回落,但需求端的表现同样疲软,消费不足成为抑制猪价的核心因素。此外,去年猪价走出低谷后,养殖户扭亏为盈,市场信心大增,补栏情绪随之上升,导致生猪产能再次回升。截至今年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产能回升至4062万头,接近绿色产能区间的上限,即将超出105%的安全线。这意味着,在今年9月之前,生猪存栏量将持续增长,供应压力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需求端的表现也不容乐观。近年来,猪肉消费的颓势愈发明显,节日效应失灵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去年的腌腊需求和春节期间的消费均未达到预期水平。此外,人口老龄化趋势、猪肉替代品增多以及居民收入缩减等因素,进一步削弱了猪肉消费需求。综合来看,今年的猪肉消费市场或将维持平静,难以出现大幅波动。
从供需层面分析,猪价的大趋势基本已经确定。因此,猪价波动的关键不再单纯依赖于供需关系,而是更多地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这些情绪包括养殖户的补栏意愿、二次育肥的积极性以及生猪出栏节奏等,这些因素将成为今年影响猪价涨跌的重要变量。具体来看,当前市场情绪如何表现呢?
第一,对二季度仍抱有期待。从仔猪价格和二次育肥的动作来看,市场对二季度猪价走势并不悲观。尽管猪价整体涨不动,但仔猪价格经历了“涨—跌—涨”的过程,表明养殖户依然看好二三季度的猪价走势,因此仍有补栏意愿。同时,由于年前大猪出栏较多,年后大猪供应偏紧,标肥价差较大,这进一步激发了二次育肥的积极性。不过,玉米和豆粕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养殖成本增加,使得部分养殖户转为观望甚至提前出栏,这也是当前猪价磨底的原因之一。但从整体动作来看,市场对二三季度猪价并不完全悲观。
第二,抄底心态支撑。从仔猪补栏和二次育肥的动作可以看出,市场存在明显的抄底心态。当仔猪价格上涨过快时,补栏动作会明显收缩;而当仔猪价格下跌至养殖户心理价位时,抄底补栏的情绪依然存在。这表明,市场对猪价有一定预期,并非完全悲观。
第三,成本支撑作用增强。年后玉米、豆粕和小麦价格齐涨,直接拉高了养殖成本。虽然这对养殖户来说是一个意外,但也促使挺价情绪增加。因此,尽管猪价涨不动,但其抗跌性也随之增强。那么,4月猪价是否能够反弹呢?这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二次育肥的情绪;二是成本能否保持稳定。如果成本能够稳定在现有水平,将有助于恢复二次育肥的信心,从而推动三四月份猪价出现回弹。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