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的生猪市场如同一场充满变数的过山车,价格波动频繁,市场情绪也随之起伏。1月作为猪肉需求旺季,集团企业和散户积极出栏商品猪和肥猪,日均出栏量显著增加。春节前现货价格得到了有力支撑,全国生猪均价保持在15元/公斤以上,增强了养殖户补栏信心,仔猪补栏热情高涨。春节期间市场购销停滞,压栏惜售现象普遍,肥猪供应紧张导致标肥价差拉大至历史极值,期货开盘后大幅上涨,预示着猪价可能的新一轮上涨。然而春节后现货价格迅速下跌至14元/公斤关口,期货价格也随之下行。随着春节前压栏猪逐步释放及肥猪需求淡季的到来,标肥价差逐渐缩窄,市场看涨情绪降温,补栏积极性下降,仔猪价格开始回调。进入3月,2503合约步入交割月,受期现价差驱动反弹,但供需基本面显示供给压力巨大,现货价格未随之上涨,市场整体氛围谨慎。
供给端方面,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对生猪供应产生深远影响。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1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62万头,环比减少0.3%,同比减少1.2%。而其他数据来源如钢联、涌益、卓创等则存在差异,这反映了市场对能繁母猪存栏量真实情况的疑惑。2月春节后生猪价格跌幅较大,养殖端补栏情绪偏向谨慎,预计农业部2月能繁母猪存栏数据将继续小幅下滑。仔猪出生数量方面,钢联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仔猪出生量为534.22万头,环比增加0.45%,同比增加10.08%。农业部数据也显示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增加,这意味着未来猪肉阶段性过剩的可能性较大,生猪养殖效益可能转向微利甚至亏损。此外,不同体重段生猪存栏占比的变化也揭示了市场动态,如7-49公斤小猪存栏占比下降,而140公斤以上大猪存栏量小幅上涨。
养殖成本和利润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饲料销量数据显示,1月猪料总销量环比下跌,母猪料销量相对稳定,仔猪料销量上涨,育肥料销量下跌,反映出生猪养殖各环节的调整。饲料成本持续上涨,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较春节前上涨0.07元/公斤,玉米和豆粕价格分别上涨80元/吨和300元/吨,这对养殖户形成压力。养殖利润方面,自繁自养盈利33元/头,外购仔猪养殖盈利12元/头,整体处于微利区间。收储预警线和二育进场节奏对市场走向有重要影响,当前猪粮比价为7,暂不会启动收储或抛储调节,但若价格跌至12元/公斤,去产能或将加速。同时,二育主体可能在阶段性需求旺季或政策托底情况下逐步进场,从而改变市场供需格局。
需求端方面,屠宰企业开工率和日屠宰量逐步恢复到正常消费水平,3月屠宰量同比高于近几年同期。近期国内增加美加进口冻猪肉关税后,国家有增加冻品库存的刚需,但对供需格局影响有限。冻品肉库存较低,库容率为16.81%,对猪肉价格有一定支撑作用,但需屠宰企业认为猪肉价格跌至可以分割入库成本时才会明显支持。价格关系方面,标肥价差变化反映市场供需平衡,春节后短线二育进场压栏肥猪释放,加上需求疲软,标肥价差或将继续缩窄。期货市场中,2505合约基差整体维持高位,近期震荡回落,估值得到一定修复。后期若现货价格跌幅不超预期,盘面底部支撑较强。
展望二季度,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供给端能繁母猪存栏量和仔猪出生数量维持高位,预示着生猪出栏量可观,上市企业和规模化企业供应充足将对市场价格形成压力。需求端处于淡季,虽已恢复到往年正常水平,但难以提供有力支撑,不过气温升高和节假日等因素可能改善需求。养殖成本方面,饲料成本稳定或小幅上移,增加养殖户压力,养殖利润微薄,需谨慎决策。二育进场节奏和收储政策变化也将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制定投资策略,控制风险,确保安全和收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