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12日,多家涉足生猪养殖业务的上市公司发布了2月份销售数据。数据显示,生猪销售价格呈现明显下滑趋势。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生猪养殖市场的供需两端处于僵持状态。从全年来看,在成本上升和价格下滑的双重压力下,养殖行业可能在2025年进入微利周期。
根据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公告,2月份毛猪销售均价为14.96元/公斤,环比下降5.14%。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数据则显示,2月份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5.86元/公斤,环比下降4.06%。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也宣布,其2月份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4.64元/公斤,环比下降5%。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生猪分析师邹莹吉指出,自2025年以来,生猪价格总体呈现出震荡下滑的趋势。其中,1月份由于养殖端对春节后行情预期较低,出栏节奏加快,导致供大于求,猪价震荡下滑;而2月份虽然养殖端出栏有所减少,但需求依然低迷。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王凌云表示,从监测数据来看,3月份生猪消费端难以出现明显改善。然而,养殖企业也有一定的心理价位,这可能导致市场价格短期内不会大幅波动。此外,2025年,生猪养殖企业还面临着成本提升的压力。随着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持续攀升,养殖企业的成本快速上升。截至3月12日,一头124公斤毛猪的出栏自配料成本达到892元,较1月初上涨92元,带动毛猪出栏成本上涨约0.7元/公斤。面对这种情况,规模企业大多采取加速自身降本增效的方式应对挑战。
投资者对于相关养殖公司的关注也在增加。今年以来,在交易所互动平台上,关于成本控制、产能扩张、育种进展以及科技应用等问题的提问愈发频繁。从上市公司的回复来看,控制综合成本已成为行业的共识。多家养殖企业提到,未来企业利润获取将更多取决于企业在精细化管理方面的水平。温氏股份表示,公司已将工作重心转向企业管理,通过精益管理、流程改革、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科技创新等多种方式,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尽管预计2025年猪价可能略低于2024年,但随着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持续改善,肉猪养殖成本有望继续降低,单头盈利水平未必会低于2024年。
邹莹吉强调,降本增效是生猪养殖端避免亏损的重要课题。他建议养殖端加强疫病防控能力,提高疾病预防与控制水平,从而提升养殖成活率。同时,合理管理生产环境,优化资源利用,并通过改进养殖技术和繁育技术,降低每头猪的成本。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养殖企业在微利周期中保持竞争力。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