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猪市场的行情变动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屠宰企业的宰量提升空间有限,而养殖端受二次育肥的影响,价格持续呈现涨跌震荡的态势。从整体情况来看,3月份生猪出栏量预计将继续增加,但屠宰量增幅可能较为缓慢,市场或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基于供需基本面,猪价存在下降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在较大的肥标价差支撑下,二次育肥补栏行为可能会贯穿整个3月,从而制约猪价下跌的速度和幅度。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月份样本企业生猪实际出栏量未能完全完成计划,出栏计划完成率仅为93.52%。这意味着部分未完成的出栏计划将推迟至3月份执行。此外,2月份作为春节后生猪出栏逐步恢复的月份,其整体出栏量相对有限。进入3月,随着供应端逐渐恢复正常,整体生猪出栏量预计将高于2月水平。据监测,3月份生猪出栏计划环比或将增加12.39%,这将对市场行情产生明显的利空影响。
从需求端来看,终端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较小,对价格的支撑作用偏弱。今年屠宰企业大多在正月初八及以后正式开工,由于春节时间较早,实际全面开工时间集中在2月上旬后半段。屠宰量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并于2月末恢复至较稳定的水平。因此,2月份的日均屠宰量可能是全年最低点,而3月份的日均屠宰量预计环比提升8%-10%。然而,从当前情况及去年同期水平来看,3月份下游市场缺乏显著刺激需求的因素,市场可能以稳产稳供为主,屠宰量增幅较为缓慢,对行情的支撑作用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当猪价降至较低位时,屠宰企业的入库积极性会有所提升。例如,山东等地的部分屠宰企业在2月份已开始主动入库,带动冻品库容率较最低点小幅上升0.21个百分点。展望3月,随着预期原料成本仍有下降空间,屠宰企业的产品分割入库积极性可能进一步增强,冻品库容率预计增加0.80-0.90个百分点。这一现象或将推动屠宰企业宰量小幅增长,从而对行情形成一定的利多支撑。
此外,二次育肥活动在3月份可能继续滚动补栏。自1月以来,生猪肥标价差持续扩大,春节过后仍维持高位,大体重生猪的利润更为丰厚,促使养殖端选择压栏增重。数据显示,2月13日全国肥标价差曾达到最高位1.19元/公斤,同时生猪交易均重也从节前的122.23公斤上涨至2月下旬的124.05公斤,涨幅达1.49%。在此背景下,二次育肥再度启动,3月份可能出现滚动补栏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价格下降后,二次育肥补栏热度提升,推动价格反弹;而价格反弹至一定水平后,补栏热度下降,市场供大于求,缺乏利多支撑,价格可能再次回落。同时,2月份补栏的部分大体重二次育肥生猪可能在3月份逐步出栏,导致3月份处于出栏与补栏并存的状态。不过,根据调研数据,东北、河北、山东等二次育肥集中区域的补栏率约为20%,其对市场的影响可能被后续补栏行为所对冲,甚至3月下旬的补栏量可能超过出栏量,从而对行情起到一定的利多作用。
综合来看,3月份生猪供应和需求均有增长空间,但由于供应增幅大于需求增幅,生猪行情的主基调可能是下降。受二次育肥活动的影响,月内趋势预计为震荡下行,月末可能出现小幅反弹。具体而言,3月中上旬生猪出栏量将陆续增加,屠宰端生产趋于稳定,屠宰量提升空间不大,市场行情可能有所下滑。然而,当价格接近14元/公斤时,二次育肥补栏行为可能再度启动,对行情形成托底作用,价格可能暂时止跌微涨。此外,部分业者可能等待3月下旬低价时集中补栏,这将对3月下旬的生猪行情产生拉动作用,届时行情可能出现小幅翘尾。总体预计,3月生猪均价环比回落的可能性较大,降幅或约为3.72%。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