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成活率是决定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气温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需要养殖户重点关注。为了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以下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清洁消毒、人工监护、精细管理和提供高质量饮水等方式,保障仔猪健康成长。
首先,严防病原菌的传播是确保仔猪健康的基础。产仔舍在母猪入住前需要进行深度清洁与全面消毒。特别是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原菌容易滋生。因此,推行全进全出制度尤为重要:每批猪转出后,对猪舍进行全面清洗和消毒,并确保彻底干燥后再迎接下一批待产母猪。此外,母猪进入产仔舍前也需进行细致清洗和消毒,以清除其身上可能携带的病菌和寄生虫,从而避免刚出生的仔猪受到感染。同时,要切断其他可能的病原传播途径,例如饲养人员进出时必须严格消毒,防止猫、狗、老鼠等动物随意进出产仔舍,及时清理母猪粪便,以及控制蚊蝇滋生等问题。这些措施能够全方位减少病原菌对仔猪健康的威胁。
其次,人工监护分娩过程对于降低初生仔猪死亡率至关重要。母猪在产前1-2天通常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而分娩过程中会消耗大量体力。如果母猪在分娩前后饮水不足,可能会导致极度口渴、情绪焦躁,甚至出现食仔现象。因此,在仔猪出生后,饲养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母猪的行为,防止意外发生。尤其是对于弱小或行动不便的仔猪,更需要重点保护,以降低其被压死的风险。通过人工监护,可以有效提高仔猪的存活率。
在哺乳期的管理中,精细化操作同样不可或缺。首先,及时让仔猪哺喂初乳非常重要。初乳富含免疫球蛋白和其他营养物质,能够帮助仔猪构建抗病防线并促进其健康发育。一般来说,仔猪出生后两小时内就应该吃上初乳,这对处于饥饿状态且营养储备有限的仔猪来说尤为关键。其次,适时进行断齿、断尾和阉割也是必要的步骤。这些操作需要严格消毒,以防止伤口感染。此外,还需要做好补铁工作,因为仔猪从母体获取的铁仅能维持3-5天的生长需求。可以通过注射右旋醣酐铁制剂来补充铁元素,通常在出生后第3天和10-15日龄各注射一次。同时,科学教槽也是提升仔猪成长质量的重要环节。教槽的最佳时间是在5-7日龄之间,选择市场上专门针对仔猪设计的破碎料作为教槽料,这样既能锻炼仔猪的采食能力,又能弥补母乳营养不足的问题。最后,温度和湿度的把控也不容忽视。仔猪出生后的前三周内,尤其是在夜间,保温工作尤为重要。初生仔猪适宜的温度为32℃,之后每周可逐步降低2℃。需要注意的是,穿堂风会导致局部气温下降,进而引发仔猪腹泻,因此要尽量避免。另外,圈舍过于潮湿也会使仔猪受寒并滋生细菌,影响其正常生长。
最后,提供优质饮水是促进仔猪生长的关键之一。特别是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情况下,仔猪的需水量会显著增加。充足且干净的饮水不仅能满足其生理需求,还能提高其采食量和生长速度。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仔猪的采食量会随着饮水量的增加而上升,饮水多的仔猪往往生长得更快。由于仔猪的抗病能力较弱,因此提供的饮水必须保持清洁,以避免因水质问题引发疾病。
综上所述,提高仔猪成活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从减少病原菌接触到各个生长阶段的精细管理。养殖户应充分掌握上述要点,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让仔猪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