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国生猪价格大范围下降,标猪报价重心回落至14.6元/公斤,南北地区市场普遍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近期二育(二次育肥)入场情绪较为谨慎,补栏标猪的信心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标猪补栏成本上升以及饲料价格上涨,使得养殖端对二季度猪价前景保持警惕。从期货市场来看,昨日国内生猪近月05合约报价为13565元/吨,折合标猪均价约为13.565元/公斤,低于现货价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抄底的积极性。部分企业转而选择补栏仔猪,导致仔猪价格走势转强,市场对三季度猪价的预期略有改善。
  其次,消费需求疲软是支撑猪价下跌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国储入库规模有限,猪肉购销市场延续冷清态势。内销需求不振,城市消费跟进乏力,批发市场白条肉购销表现较差。下游贸易商普遍采取缩量稳价策略,部分屠宰企业因鲜品白条销售不畅而被迫将产品入库。同时,主流屠宰企业因经营压力较大,持续表现出较强的压价心态。
  此外,前期标猪价格回升后,养殖端加大了出栏力度,尤其是规模猪企短暂放量卖猪的操作,缓解了供应偏紧的局面,进一步加快了屠宰企业猪源到厂的速度,从而对猪价下行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猪价连续下降,市场抗跌情绪逐渐升温。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标猪报价普遍维持在14~14.6元/公斤之间,养殖端对低价出售抵触情绪增强,散户猪场观望挺价,多地集团猪企也开始缩减出栏量以卡价卖猪,这增加了屠宰企业收猪的难度,进而支撑了猪价偏强运行的趋势。相比之下,南方市场由于需求跟进有限,部分集团猪企出栏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市场情绪仍然偏弱,价格以震荡下行为主。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受供需变化影响,预计3月16日猪价将以涨跌震荡为主,市场存在一定抗跌情绪。集团猪企出栏积极性有所减弱,外三元标猪报价徘徊在14.64元/公斤左右。未来需重点关注集团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
  理性分析,当前阶段性消费需求缺乏明显利好,二次育肥行为难以持续,养殖端虽有扛价控重出栏的情绪,但受供应格局逐步提升的影响,猪价仍面临一定的震荡偏弱压力。短期内,市场或将延续弱势调整态势,具体走向还需结合实际供需情况进一步观察。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