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生猪市场价格以底部拉锯为主,整体走势呈现波动偏强的状态。本月中上旬,标猪报价普遍维持在14.5~14.7元/公斤之间。然而,区域间的价格差异仍然明显,东北地区的报价相对较低,而华南、西南以及华东部分地区则表现较强。市场走势略显分化,但支撑猪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
一方面,养殖端的认卖情绪较为平淡。由于当前猪价处于低位,养殖利润微薄,加之饲料原粮价格不断走高,进一步压缩了养殖户的盈利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主流散户猪场普遍表现出较强的扛价心态,而集团化养猪企业也倾向于通过控量来挺价,导致生猪出栏节奏放缓。
另一方面,消费需求正在缓慢回升。部分屠宰企业因国储订单增加,日均屠宰量有所提升,市场上的猪源供应显得相对紧张。此外,在一些地区,二次育肥操作仍存在惯性入场的现象,这部分截流了部分标猪产能,增加了屠宰场采购的难度。
然而,物极必反,猪价持续上涨后,市场的供应压力将逐步释放,价格可能回归“产销错配”的基本面。从供应端来看,本月前期母猪存栏去化的利好已经消耗殆尽,理论上适重猪源的存栏占比持续增加,生猪出栏均重增多,猪肉供应能力十分充足。特别是在集团化养猪企业产能持续扩张的背景下,本月的出栏计划进一步提高,样本规模以上猪企月均出栏计划环比增幅达到了11%~13%,表明生猪供应存在过剩的压力。
在需求端,猪肉消费缺乏明显的利好因素。本月没有节日支撑,加上近期鸡蛋价格持续走低,消费替代现象逐渐增多,内销及城市需求对市场的支撑较弱。主流屠宰企业多以订单生产为主,开工率提升受到限制。同时,受下游白条猪走货不佳的影响,白条猪成交价不断下降,“毛白猪价”价差收窄,进一步加剧了屠宰企业的亏损压力。
综上所述,在供应强而需求弱的背景下,猪价前景转弱。市场中二次育肥的认价意愿下降,短期内猪价将以震荡下行为主。如果集团化养猪企业继续增加出栏量,本次猪价甚至可能面临破位下降的风险。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外三元标猪出栏均价为14.6元/公斤,较之前下降了0.09元。后续需重点关注南北地区规模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