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猪市场的猪价走势整体偏强。数据显示,国内标猪报价回升至14.72元/公斤,南北市场普遍呈现上涨态势。支撑此次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屠宰企业因国储订单增加,开工率有所提升,对猪源的需求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养殖端通过控量挺价的策略,导致社会面和集团化养猪企业出栏节奏放缓。此外,市场中还出现了一定规模的二次育肥现象,这进一步增加了屠宰企业顺利采购生猪的难度,从而推动了本月中上旬猪价逆势上涨。
  然而,短暂的上涨之后,市场情绪逐渐转弱,购销格局发生逆转。未来一段时间内,猪价可能因供应端的变化而承受一定的下行压力。具体来看,在供应端,随着国内生猪产能集中度的提高,大型养殖企业的市场话语权不断增强。进入本月以来,由于养殖成本上升,这些规模化的养猪企业在低价时的认卖意愿较低,出栏计划较为缓慢。但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5月份母猪存栏止跌回升以来,去产能带来的利好已基本消耗殆尽。因此,本月主流规模化养猪企业的月均出栏计划较以往增加了11%到13%左右。由于前期出栏节奏偏慢,预计中下旬供应压力将显著增加,部分规模猪企可能会选择逢高出售。据市场反馈,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地的规模猪企近期认卖数量有所增多,表明供应过剩的压力正在逐步显现。
  与此同时,在需求端,季节性消费淡季的影响依然存在,下游市场的白条猪肉购销情况较为冷清。商贩普遍采取减量策略,部分屠宰企业的白条走货速度变慢,甚至出现了鲜品白条被动入库的现象。这直接导致屠宰场的毛白价差持续收窄,亏损局面加剧。在此背景下,主流屠宰企业更多地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并维持压价心态,消费端对猪价的支撑力度相对有限。
  综合考虑供需双方的博弈情况,随着养殖端出栏节奏的恢复以及生猪流通量的增加,而市场需求承接能力不足,鲜品猪肉购销活动趋于平淡,二次育肥的积极性也有所减弱。可以预见,猪价将面临较大的供应压力。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3月15日,外三元标猪的出栏价格已降至14.6元/公斤,下降幅度为0.09元/公斤。南北市场猪价整体呈现出震荡偏弱的态势,短期内可能出现小幅下滑。后续需重点关注规模猪企的出栏节奏变化,以及猪价下跌后二次育肥入场的操作情况,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未来市场走势。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