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已至,本月上中旬猪价表现较为“抗跌”。标猪行情偏强运行,尽管市场预期猪价会下跌,但实际兑现并不顺畅。养殖端调整出栏节奏,散户和集团化养猪企业对低价出栏情绪较低,部分地区甚至仍有二育入场现象。此外,消费需求也在逐步回升,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猪价走强,标猪均价一度回升至14.72元/公斤。
  然而,随着猪价重心逐渐回升,市场情绪迅速“降温”,进一步上涨的动力显得不足,猪价开始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从月初至今,标猪报价从14.51元/公斤波动上升至14.72元/公斤,这一趋势背后有以下几个支撑因素:首先,养殖端出栏节奏放缓,饲料成本的上涨使得南北地区生猪均价偏低,养殖利润受到侵蚀。养殖户普遍抵触低价出售生猪,中小标猪的认卖情绪不高,导致出栏节奏缓慢,从而缓解了市场对二季度猪价下跌的担忧,增强了扛价意愿。其次,生猪市场的悲观情绪有所减弱,部分二次育肥(二育)空栏较多的地区,因标猪价格相对较低,出现了零星入场的现象,这对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底部支撑。最后,需求端也有所改善,节后消费逐步回升,样本屠宰企业的开工率提升至26%~27%左右。南方部分城市的餐饮和堂食需求增加,带动屠宰场订单增多,猪源承接能力增强。同时,养殖端出栏节奏较慢,部分二育截流了部分猪源,进一步推动了猪价的偏强走势。
  然而,短暂的震荡偏强之后,市场情绪开始转弱,猪价下行风险或将增加。具体来看,供应端和需求端均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方面,供应端仍然面临过剩的压力。本月中上旬,养殖端出栏节奏较为缓慢,产能后置的压力逐渐显现。随着天气转暖,生猪育肥增重速度加快,存栏均重上升,养殖端在本月内的出栏压力依然较大。规模化的养猪企业可能会在猪价高位时增加出栏量,这将进一步加剧供应端的压力。另一方面,消费端的利好有限。虽然节后消费需求有所恢复,但样本屠宰企业的开工率仍维持在26.13%,且近期订单略有减少。此外,市场上的二育情绪较为谨慎,主流二育参与者普遍看跌后市,集中入场的信心不足,难以对猪价形成有效支撑。
  综上所述,在供需关系调整的背景下,受屠宰企业调价收猪的影响,预计3月14日猪价走势将转弱。南北地区猪价反弹现象减少,多地规模猪企可能出现逢高出栏的情况。目前外三元标猪报价为14.69元/公斤,较前一日下跌0.03元。未来需重点关注生猪购销情绪的变化,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的进一步演变。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