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中旬,国内生猪市场延续了月初以来的底部震荡走势。猪价涨跌幅度较小,整体呈现横盘状态。然而,最近两日,猪价反弹力度有所增强,南北地区屠宰企业报价出现全线上涨的趋势。目前,标猪出栏均价已回升至14.64元/公斤。那么,是什么因素支撑了本轮猪价上涨呢?
首先,养殖端的出栏表现相对平稳,社会面和集团化养猪企业的认卖意愿较低。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标猪价格偏低,导致市场上出现一定的低价抵触情绪。主流规模养猪企业对标猪的认卖意愿不强,压栏现象较为普遍。尽管中大猪价格逐步回落,但大肥与标猪之间仍存在明显价差,这进一步增强了养殖端压栏增重的积极性,从而缓解了供应压力。
其次,二次育肥(二育)开始滚动入场。由于标猪与大猪之间的价差仍然存在,北方多地标猪报价在7元/斤左右,东北部分地区甚至低于7元/斤。春节前后,主流二育的中大猪相继出栏,导致空栏现象增加,部分地区的二育仍有较高的入场积极性。这种行为进一步截流了一部分标猪产能,缓解了市场的供应压力。
此外,需求端也出现了缓慢回升的迹象。随着国内猪肉购销逐步恢复,尽管受季节性消费淡季的影响,消费增量有限,但南方销区市场白条购销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这促使屠宰场开工率小幅回升至26.52%左右,订单量增多,对适重猪源的承接积极性也有所增强。
综上所述,受养殖端出栏节奏放缓、零星二育入场以及猪肉购销需求逐渐恢复等因素影响,当前猪价得到一定支撑。根据最新数据,受屠宰场调价收猪的影响,预计3月13日标猪报价将回升至14.72元/公斤,涨幅为0.08元/公斤,南北市场屠企报价将继续保持稳中偏强的态势。
然而,短暂的猪价上涨后,市场或将回归到购销基本面。随着猪价重心回升,可能会刺激养殖端加快出栏节奏,集团化养猪企业存在增量出栏的风险。据机构调研显示,3月份样本猪企月均出栏计划环比增加了10.95%。同时,气温回升加速了生猪育肥增重的节奏,未来猪价仍将面临供应端的压力。
展望后市,需重点关注集团化养猪企业出栏情绪的变化、二育入场的表现以及屠宰场开工率的动态调整。这些因素将共同决定未来猪价的走势。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