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科学规划猪群结构和动态监控存栏数据,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并最大化利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细化相关参数,并定期复盘调整生产计划。以下将从猪群结构组成、存栏头数计算方法、管理要点以及案例演示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猪群结构的组成与计算
猪群结构是指不同生产阶段猪只的比例分布,通常分为种猪群和生产群两大类:
1. 种猪群:
- 种公猪: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公母比例约为1:20;如果采用人工授精,则可降至1:100。
- 能繁母猪:作为核心群体,需根据繁殖性能定期淘汰,年淘汰率一般为25%-40%。
- 后备母猪:占能繁母猪数量的20%-30%,用于补充因淘汰而减少的母猪数量。
2. 生产群:
- 哺乳仔猪(0-28日龄):存活率通常要求≥90%。
- 保育猪(29-70日龄):存活率需达到或超过95%。
- 育肥猪(71日龄至出栏):存活率应保持在98%以上。
3. 动态调整:根据生产目标(如年出栏量)和繁殖性能指标(如PSY,即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灵活调整种猪比例。
  二、存栏头数的计算方法
存栏头数指某一时间点场内所有猪只的总数,其计算需要分阶段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 基础参数设定:
- 能繁母猪数量(假设为N头)。
- 繁殖性能:年产胎次 = 365天 / (妊娠期114天 + 哺乳期28天 + 空怀期7天)≈ 2.3胎/年;每胎断奶仔猪数(如10头/胎);PSY(母猪年断奶仔猪数)= 年产胎次 × 每胎断奶数 × 哺乳期存活率(如2.3×10×0.9≈20.7头)。
2. 各阶段存栏计算:
- 哺乳仔猪存栏 = 能繁母猪数 × 年产胎次 × 哺乳期天数 / 365 × 每胎存活数(例:100头母猪×2.3胎×28天/365×10头≈176头)。
- 保育猪存栏 = 哺乳仔猪数 × 保育期存活率 × 保育期天数 / 365(例:176×0.95×42天/365≈19头)。
- 育肥猪存栏 = 保育猪数 × 育肥期存活率 × 育肥期天数 / 365(例:19×0.98×112天/365≈5.7头)。
- 总存栏 = 种猪 + 哺乳仔猪 + 保育猪 + 育肥猪。
3. 年出栏量估算:
- 年出栏量 = 能繁母猪数 × PSY × 育肥阶段存活率(例:100头×20.7×0.98≈2028头/年)。
  三、管理要点
1. 动态调整: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及疫病风险情况,及时调整种猪存栏比例;同时淘汰低产母猪,优化PSY指标,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2. 数据记录:建立完善的生产台账,详细记录配种、分娩、断奶、转群、死亡等关键数据;也可以借助管理软件(如PigCHAMP)实现自动化计算,提升管理效率。
3. 空间规划:按照猪群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设计栏舍容量,例如哺乳栏每头母猪占用4-5㎡,育肥栏每头猪占用0.8-1.2㎡,确保猪只生长环境舒适且合理利用空间。
  四、案例演示
以年出栏5000头商品猪为目标的猪场为例,计算步骤如下:
1. 需能繁母猪数 = 年出栏量 / (PSY × 育肥存活率) = 5000 / (20×0.98) ≈ 255头。
2. 后备母猪数量 = 255 × 30% ≈ 77头。
3. 种公猪数量 = 255 / 20 ≈ 13头(自然交配)。
4. 总存栏量 ≈ 255(能繁母猪) + 77(后备母猪) + 13(种公猪) + 哺乳/保育/育肥阶段存栏 ≈ 3000-3500头。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