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是霉菌生长的温床,饲料储存不当或剩料清理不及时,容易导致霉变饲料被猪只采食。这对许多养猪人来说是一个常见问题,尤其是在规模化猪场中,由于存栏数量较多,饲料储存量大,因此在特殊季节需要特别注意防止饲料霉变的发生。
首先,原料的质量把控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确保其低于14%,杜绝使用已经发霉的饲料原料。大多数霉菌在相对湿度达到75%左右时开始发芽,而当相对湿度处于80%-100%之间时,霉菌会迅速繁殖。因此,在选购原料时需要仔细辨别。以玉米为例,作为饲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其品质直接影响饲料的整体质量。同品种的玉米,水分越高,颜色越亮;水分越低,颜色则相对发白。干燥的玉米手感光滑,用指甲掐其胚部时较难掐入;而水分较高的玉米手感涩滞,胚部容易被掐入。为了更精确地判断玉米的水分含量,可以随身携带快速测定器进行检测。如果使用的是全价料,则建议选择口碑较好的厂家,并定期对饲料进行抽样送检,确保其品质安全。
其次,良好的储存条件也是防止饲料霉变的关键。料房应保持阴凉、干燥,屋顶需具备防漏水功能,同时饲料四周要留有空隙,以便空气流通,将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料房地面应比周围地面高出30-40厘米,放置饲料时,可在底部铺设架空的木板或其他材料,使饲料与地面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避免因回潮而导致霉变。此外,还需关注饲料的生产日期,并随时观察其颜色和气味的变化。每次采购的饲料最好能在三到五天内喂完,以减少霉变风险。
再次,饲喂系统的定期清理也非常重要。每周应对粉粹机、存储桶、混合机以及饲料管线等设备进行彻底清理,以防止残留饲料霉变后污染新饲料。对于母猪料槽,应每天清理一次,包括槽内的剩料和粘在槽壁上的饲料;而对于保育和育肥槽底料,则建议每三天清理一次。清理出来的饲料不可再喂猪,建议通过埋掉或烧掉的方式处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最后,合理选择脱霉剂和驱霉排毒剂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对于轻微霉变的饲料,可以考虑加入脱霉剂(如纳蒙脱素)来降低霉菌毒素的影响。然而,对于严重霉变的饲料,则绝对不能再用于猪群的饲喂,以避免对猪只健康造成损害。特别是在母猪养殖过程中,更应注重饲料的质量,确保其安全无害。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饲料霉变带来的损失,保障猪只的健康与生长。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