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的“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提出了一笔引人注目的“玉米账”,使“高蛋白玉米”成为热议话题。专家指出,我国正在研发蛋白质含量超过10%的高蛋白玉米品种,这种玉米不仅能够提升饲料品质,还能有效缓解我国大豆进口的压力。
  高蛋白玉米的核心在于其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的比例。普通玉米的蛋白质含量通常在8%左右,而只要在此基础上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即可被视为高蛋白玉米。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詹俊鹏表示,目前高蛋白玉米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将蛋白质含量提升至约10%,这一初步目标已经实现,并且已有部分品种推广种植。未来,研究人员还计划进一步将蛋白质含量提升至12%,甚至更高,同时优化氨基酸组成以满足更广泛的饲料需求。
  据专家介绍,去年我国玉米总产量达到2.9亿吨。如果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新增了290万吨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经过合理利用,每年可以减少700万至800万吨的大豆进口量,从而显著降低饲料成本。目前,蛋白质含量超过10%的高蛋白玉米已经在全国推广种植超过1000万亩,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高蛋白玉米的主要用途集中在饲料行业,旨在解决养殖业饲料粮不足的问题。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李文强强调,高蛋白玉米并非供人类直接食用,而是主要用于动物饲料。通过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不仅可以促进动物健康生长、增强免疫力,还可以提升肉蛋奶的品质,同时提高饲料利用率,为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普通玉米相比,高蛋白玉米无需额外添加大量豆粕等蛋白源,从而大幅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高蛋白玉米的适应性非常广泛,几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无论是东北还是西南地区,只要适合普通玉米生长的环境,同样也适合高蛋白玉米的种植。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李文强指出,高蛋白玉米对土壤和环境没有特殊要求,因此可以全面推广至所有适合玉米种植的区域。为了加速高蛋白玉米的产业化进程,华中农业大学近期牵头成立了高蛋白玉米产业创新联盟,致力于从品种研发、推广种植到饲料加工、养殖食品等全链条协同创新,推动高蛋白玉米的实际应用。
  高蛋白玉米的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降低成本方面表现突出。以猪饲料为例,如果玉米原料的蛋白质含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吨饲料的成本可降低50元以上。按全国猪饲料年需求量1.5亿吨粗略估算,仅此一项每年即可节约成本75亿元以上。这表明,高蛋白玉米不仅是饲料行业的福音,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