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成本占据了养猪生产成本的70%~80%,因此通过扩大豆粕以外的植物蛋白饲料资源(如杂饼、粕)的使用量,可以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我国每年生产的大量杂饼(粕),例如棉籽饼(粕)、菜籽饼(粕)等,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随着育种和浸油加工工艺的改进,这些杂饼(粕)的营养价值得到了显著提升。本文将探讨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饲料的质量和猪只的健康。
  ### 杂饼(粕)的营养成分与豆粕对比
我国年产量达600万吨以上的棉籽饼(粕)和约300万吨的菜籽饼(粕),其蛋白质含量大多超过35%。例如,花生仁粕的粗蛋白含量甚至高于大豆粕,而棉籽粕与大豆粕的粗蛋白含量接近,菜籽粕的粗蛋白含量则相当于大豆粕的87.7%。此外,部分杂饼(粕)的氨基酸消化率也很高,例如花生仁饼的赖氨酸和蛋氨酸的猪回肠消化率可达89%,接近大豆粕的水平(平均90%)。尽管如此,大多数杂饼(粕)的总磷及有效磷含量虽然较高,但多为植酸磷,利用率较低。同时,这些原料中还存在抗营养因子或有毒物质,因此在配制猪饲料时需了解其特性,以追求最大安全添加量,从而降低饲料成本。
  ### 制约杂饼(粕)使用量的因素
1. **价格蛋白比**:衡量杂饼(粕)替代豆粕经济性的关键指标之一是价格蛋白比。只有当杂饼(粕)的价格蛋白比低于豆粕时,才具备替代意义。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考虑能量和赖氨酸的差距以及抗营养因子对猪只生产性能的影响。
2. **纤维素含量高**:杂饼(粕)通常富含纤维素,这会包裹营养物质,妨碍消化酶的作用,降低饲料养分利用率。同时,纤维还可能与钙、铜、铁、锌等金属离子结合,影响矿物质吸收。因此,建议使用纤维酶制剂来改善这一问题。
3. **植酸**:植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能与多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降低日粮的消化率。此外,植酸还能与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结合,抑制相关酶的活性。
4. **其他抗营养因子**: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棉酚、葡萄糖硫苷、生氰糖苷等。这些物质会对猪只的生长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需采取措施加以去除或降低毒性。
  ### 杂饼(粕)在猪饲料中的具体应用
1. **棉籽饼(粕)**:棉籽饼(粕)中的棉酚分为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其中游离棉酚具有毒性。可通过化学添加剂(如硫酸亚铁、尿素等)处理或加热干燥等方式脱毒。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对棉酚的耐受性不同,建议仔猪配合饲料中游离棉酚允许量为0.02%,生长肥育猪和母猪为0.06%。一般情况下,棉籽粕的添加比例不宜超过5%-7%。若同时使用其他杂饼(粕),可适当提高用量。补充赖氨酸可进一步改善饲喂效果。
2. **菜籽饼(粕)**:菜籽饼(粕)含有葡萄糖硫苷、芥子碱等抗营养因子,影响猪只生长性能和适口性。通过加热、碱处理或微生物降解等方法可减少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危害。建议乳猪饲粮中不使用菜籽饼(粕),仔猪饲粮控制在5%以内,生长肥育猪饲粮不超过8%,繁殖母猪饲粮控制在5%以下。双低(低葡萄糖硫苷、低芥子酸)优质菜籽粕的应用前景良好,但仍需保持可消化氨基酸水平以达到理想的饲喂效果。
3. **花生仁饼(粕)**:主要抗营养因子为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通过加热破坏。花生仁粕缺乏赖氨酸且热能值低,单独使用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在仔猪饲粮中可逐步替代部分大豆粕,但在生长肥育猪饲粮中高水平使用会导致体脂变软,影响胴体品质。
4. **亚麻籽饼(粕)**:含有生氰糖苷等有毒物质,需通过水解或发酵方式去除氢氰酸。建议在生长肥育猪饲粮中的用量不超过蛋白质补充料的1/3,并与富赖氨酸的蛋白质饲料搭配使用。
5. **DDGS**:作为酒精生产的副产物,DDGS价格低廉,粗蛋白质含量通常在26%~30%之间,但氨基酸消化率低于豆粕。因其含高水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添加量较高时可能影响胴体品质。作为一种优良的有效磷源,使用DDGS可减少磷酸氢钙的添加量。
  ### 小结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杂饼(粕)替代豆粕能够显著降低饲料成本。然而,必须充分了解所用杂饼(粕)的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特点,才能更准确、合理地应用于养猪生产。通过科学配比和适当的处理方法,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确保饲料质量和猪只的健康。未来,随着科研的进步和新型原料的开发,杂饼(粕)的应用潜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