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业中,几乎所有猪场都会在母猪产前产后进行保健工作。然而,尽管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但结果却并不理想。母猪子宫炎的发生率依然很高,产后食欲不振、哺乳期料量不足等问题依然频发。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母猪的泌乳能力、断奶后的发情率、配准率和分娩率等繁殖指标,给一线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由于这些问题发生率较高,即使采取高水平的治疗措施,效果仍然差强人意,严重影响了产房和配怀阶段的生产成绩。
那么,如何做好母猪围产期的保健工作呢?首先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到常见问题的主要原因,理解问题发生的逻辑,从而强化相关管理,防患于未然。母猪产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是否是镇痛消炎、彻底清宫、健胃消食或促进泌乳?其实都不是!根据研究,母猪产后最大的问题是虚弱疲劳。
PSY应用研究院对全国规模猪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母猪产程过长会导致一系列繁殖障碍性问题的出现。其核心原因是母猪在产仔过程中消耗了所有的体能,导致产后极度虚弱疲劳。这种状态会引发不吃料、子宫炎等问题,进而影响奶水质量,导致仔猪腹泻、母猪断奶时掉膘严重,最终出现断奶不发情或返情的情况,甚至被迫淘汰。这些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猪场的胎龄结构和PSY水平。
当母猪处于虚弱疲劳状态时,其胃肠功能会显著下降,通常产后一两天几乎不吃饲料。即使勉强起身进食,也只能吃少量饲料。按照既定的饲喂程序继续喂养,母猪根本无法跟上饲喂量的增加速度,导致饲料浪费,并且母猪的料量高峰期及泌乳高峰期会延迟到来,甚至出现奶水回缩现象。这与人类在极度虚弱时没有胃口、只想睡觉的道理相同。
此外,虚弱疲劳的母猪自净功能也会下降,子宫平滑肌蠕动减缓,在子宫颈关闭之前无法排净子宫内的死胎、胎衣碎片、血液胎粪等异物。一旦停止使用抗生素消炎,子宫内异物开始腐败并产生毒素,影响子宫内环境,从而引发子宫炎。同时,虚弱疲劳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利用度,使抗菌消炎药的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通过拌料饲喂抗生素保健时,由于适口性下降,母猪胃口不好,往往吃不完饲料,剩下的饲料中含有大量保健药,导致血药浓度不足,最终出现抗菌消炎不彻底而发生子宫炎。
母猪患有子宫炎后,哺乳期采食量低,奶水质量必然受到影响。断奶时掉膘严重,断奶后的发情率及发情状态较差,子宫内环境变差,容易导致返情流产增多,下一窝产仔数不理想。由于产仔数低,极有可能出现仔猪初生重过大而难产的情况,最终导致母猪被提前淘汰,形成恶性循环。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认知不足,绝大部分猪场针对母猪产后虚弱疲劳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或者管理不到位。很少有猪场能够针对性地使用药物解决这一问题,而是单纯依靠母猪自身的休息来缓慢恢复。健康度较高的青年母猪可能恢复较好,不会表现出突出问题,但部分母猪无法正常恢复,从而出现疾病状态,影响生产成绩。
“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结合”是我们养猪人必须牢记的重要理念。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深度分析问题的根源,并在阶段性饲养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重点管理,将猪养好才是真正应用先进养猪理念的表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希望本文能为养猪人提供一些启发,助力提升猪场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