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还是落地了,中国也是毫不客气地反击了。自2025年3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一、对鸡肉、小麦、玉米、棉花事项如下:加征15%关税。
二、对高梁、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
这里面,猪肉、鸡肉可能确实不怎么需要,利好国内养殖企业。但这便宜的豆粕玉米,无疑让我们现在价格不断攀升的成本,捉襟见肘。
那,现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我们得看一下,我们现在的猪企过得怎样?
或者说,降本增效这场战,打得怎样了?
欠债排行榜:谁家最缺钱?
2025年刚开年,养猪上市公司的底裤都被扒光了。牧原股份欠了1184亿,稳坐“欠债最多”的宝座,不过他们上半年靠卖猪回血了100多亿,负债率从63.59%降到了61.81%。更惨的是新希望,欠了快940亿,负债率高达73%,光今年要还的短期债务就有188亿缺口!
最吓人的是***ST傲农**,负债率冲到109%,彻底“资不抵债”——也就是欠的钱比家底还多!逾期债务近48亿,穷到连饲料都买不起,销量直接腰斩。天邦食品和华统股份也好不到哪儿去,负债率都超过75%。尤其是华统,五年砸了69亿搞投资,结果全靠借钱续命。
整个行业平均负债率62%,但有7家公司负债率超过70%,简直是在走钢丝。相比之下,温氏股份负债率59%算是“老实人”,但也在拼命还债,就怕哪天资金链崩了。
巨头抢地盘VS小户被淘汰,谁能笑到最后?
一边是欠债如山,一边是大公司疯狂扩张!2024年,牧原、温氏这些大佬的出栏量涨了10%以上。牧原甚至把屠宰场利用率干到50%,想靠全产业链保命。新希望自己都快揭不开锅了,还是硬着头皮搞了11亿定增,还从招商银行借了200亿授信,死也要保住市场份额。
行业越来越向巨头集中:2024年前20名的养猪企业,手里握着全国32%的能繁母猪。要知道,2016年这些大佬的市场份额才4.8%,现在直接飙到20%!反观中小养殖户,每年以70%的速度消失,能坚持到2025年、养得起万头母猪的企业只剩115家,比四年前少了三分之一。
现在拼的就是谁更省钱:牧原把每斤肉需要的饲料从2.8斤降到2.3斤,算下来每头猪比小散户便宜320块。普通养殖户还在用催肥药这些土办法,根本干不过大公司的工业化流水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