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月下旬,国内猪价走势略显偏强。尽管春节后消费跟进不足,白条购销冷清,养殖端出栏节奏加快导致猪价一度惯性下降,但随着二育入场积极性的回升和消费需求的逐步改善,市场底部支撑逐渐增强。截至当前,标猪出栏报价已涨至14.83元/公斤,较此前低点上涨了0.44元/公斤,涨幅达到3.06%,显示出明显的筑底回升迹象。
支撑此轮猪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在于市场情绪和购销节奏的变化。春节前,由于养殖端对后市看空,中大猪集中出栏,导致节后肥猪供应相对紧张。与此同时,养殖端压栏增重的积极性增加,使得中大猪上量减少,进一步拉大了标猪与肥猪之间的价差。目前,全国120公斤标猪与150公斤肥猪的价差约为1.35元/公斤。
肥猪价格的走强以及仔猪价格的高位运行,使得补栏仔猪的性价比降低。二次育肥场在节后空栏较多,而主流观点认为,清明前后随着气温回暖,肥猪需求将转弱,大肥价格可能快速回落。因此,当前正是二次育肥入手的好时机,这提振了二育的积极性。
由于阶段性二育现象积极,南北地区养殖户及集团猪企的恐慌出栏情绪有所减弱,部分养殖户和企业开始控量挺价,甚至有惜售情绪,生猪供应压力减轻。这些因素促使部分猪企出现了拉涨的心态。受此影响,预计2月21日外三元瘦肉型标猪价格将小幅上涨至14.87元/公斤。
然而,虽然二育对阶段性猪价有一定支撑,但由于猪肉购销仍较为冷清,白条走货较差,集团猪企出栏压力依然存在。同时,国内饲料成本不断上升,二育仍需保持谨慎态度。因此,后市猪价上涨或难以持续,养殖端存在逢高出栏的风险。未来需密切关注集团猪企的出栏节奏及二次育肥的表现。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