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生猪市场的供需格局迎来了阶段性的调整。行业数据显示,年前养殖端加速出栏导致大猪供给收缩,而需求端在消费回暖及冻品库存消化的推动下形成了一定的承接力,支撑了猪价的韧性。尽管节后市场面临季节性淡季的压力,但供需矛盾的前置释放和结构性缺口为价格提供了托底动能。
### 供给端:年前超卖缓解压力,大猪存栏持续收缩
出栏加速有效压制了年后的供给压力。根据行业咨询数据,2025年1月全国生猪日均屠宰量达到20.56万头,环比增长11.23%,同比增长8.33%。由于行业对年后猪价预期较为悲观,从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生猪出栏持续超卖,供给压力部分提前释放。伴随大猪存栏占比下降,年后市场的抛售动能或有所减弱。
大猪供给缺口逐渐显现。截至2025年2月13日,样本显示150公斤以上大猪出栏占比仅为4.04%,周环比下降0.22个百分点;另一份数据显示,1月140公斤以上大猪存栏占比环比减少0.12%,同比收缩0.35%。大猪存栏的持续去化限制了后续肥猪供应弹性,肥标价差走扩进一步印证了结构性短缺。
产能去化节奏相对平缓。根据相关样本,2025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微降0.04%,行业补栏意愿出现分化。当前正值仔猪补栏旺季,15公斤仔猪价格已达630元/头,同比显著上涨,但后备母猪价格保持稳定,表明行业扩产态度仍然谨慎。
### 需求端:消费复苏形成支撑,冻品库存降至低位
毛白价差高位运行提振了需求的韧性。截至2025年2月13日,监控样本显示毛白价差为4.82元/公斤,显著高于2022年以来的同期水平。在消费回暖背景下,终端对猪价的承接能力增强,尤其是元宵节后务工返城及开学备货对短期需求形成了拉动。
冻品库存处于低位可能触发补库需求。全国冻品库容率降至14.57%,同比减少2.8个百分点,库存压力明显减轻。随着猪价下探至14元/公斤以下,部分贸易商可能会启动冻品入库,进一步缓冲价格下行压力。
上市企业出栏情况也呈现分化态势,均价环比承压。1月主要11家上市猪企合计出栏779.46万头,同比增长5.8%,但企业间表现不一。温氏股份、新希望出栏量同比持平或增长9.9%,而大北农、京基智农等同比降幅超过10%。销售均价方面,8家猪企商品猪均价环比下降0.3%-3.9%,正邦科技、大北农出栏均重环比分别减少3.2公斤、10.2公斤,反映出企业加速出栏的策略。
### 总结
总体来看,生猪市场短期内的供需矛盾有所缓和,但行业产能去化缓慢以及消费淡季制约了反弹空间。需要警惕企业竞争性出栏对价格的压制,同时关注冻品补库及二次育肥入场等边际变量对价格的托底作用。未来价格走向将取决于产能去化节奏与需求复苏强度的动态平衡。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