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时代的浪潮中,科学创新正以雷霆万钧之势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农牧企业如何在这道时代考题中精准作答,拥抱未来?温氏以实践作答,用‘数字化’提升管理效率,用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阔步前行向百年。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传承并延续了‘创新’基因。早在1990年,创始人温北英先生就以超前的眼光开启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探索布局。他深知,先进的工具和手段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助力。因此,他不惜重金购买了公司的第一台电脑,并于次年与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计算中心合作建立了局域网。此后,温氏在信息化道路上不断前进,从引入金蝶EAS系统到建设物联网,再到启动‘互联网+’战略,直至全面启动数字化升级,温氏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温氏股份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蒋荣金介绍,公司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全方位打造数字化体系。围绕产业价值链进行多方面的数字化重构,涵盖生产、销售、内部管理等每一个角落,通过数字化技术改变管理思维,重组业务流程,重塑管理体系。为了将业务语言与IT语言进行转换,架起养殖场与‘云端’的桥梁,温氏组建了一支既懂业务又懂IT的精英团队,保障公司数字化转型工作顺利推进。
数字化团队不断探索数字化技术在各业务领域的应用场景,主动引入适用的技术。例如,通过将全景视频、AI算法与物联网数据集成,构建了养殖场的全域数字空间,赋能远程巡栏、资产管理等业务场景。尽管拓展数字化管理应用场景的过程复杂,但随着技术进步,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多,并在企业内快速推广与复制,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家畜养殖数字化关键技术与智能饲喂装备创制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温氏从组织、流程、规范、平台等完善数据管理体系,构建一套数字化运营体系;同时,把大数据模型嵌入生产、经营决策,在风控、客户画像、疾病防控等场景实现从‘经验管理’到‘数据决策’的转变。数字化转型为温氏带来全方位的积极影响,推动企业朝着更加高效、智能、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024年,温氏预计实现营收超1000亿元,成功跻身千亿农牧企业行列。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是温氏自身发展的重要跨越,更是其在数字化浪潮中勇立潮头、引领行业发展的有力见证。
“唯有持续创新,方能驱动企业的长远发展。”温氏股份董事长温志芬强调了创新的核心价值。目前,温氏已在畜禽育种、疾病防控、饲料营养、环境技术、数字化技术五大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在温氏股份研究院实验室内,自主研发的‘温芯2号’猪基因育种芯片展示了温氏的技术实力。只需从小猪耳朵上取一滴血,通过基因育种芯片便能判断其未来的产仔能力和猪肉质,384个小格子每一个都装着能解读一头种猪的基因密码。
作为国内唯一拥有自研猪基因芯片的企业,温氏已拥有5个品种、12个品系核心群纯种猪以及3个商品肉猪配套系,打造了国内最大的畜禽活体和基因种质资源库,实现个性化育种,满足不同区域市场需求。温氏自主培育的多个家禽品种配套系已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是国内掌握优质鸡遗传资源最多的单位之一。
在饲料豆粕玉米减量替代的大趋势下,温氏同样敢为人先。不仅率先建立了快速原料价值评估体系,还构建了畜禽饲料原料的动态数据库,利用‘净能+低蛋白技术’实现了单吨饲料配方成本节约97.8元,减少豆粕用量419万吨、大豆进口537万吨、玉米用量1178万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绿色养殖方面,温氏早在2011年就提出将环保技术打造成核心竞争优势之一,开展畜禽废弃物减排增效、种养循环、绿色低碳等核心技术攻关。2024年,由温氏牵头联合九家单位共同参与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为多元有机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同时兼顾低碳绿色环保提供指导和应用支撑。
温氏积极布局,广泛携手顶尖科研力量,与多所名牌院校和科研院所达成深度合作,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在温氏股份研究院实验室内,学生们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提升,更获得了未来投身行业的信心。产学研合作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更为行业创造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研究成果。
温氏用持续迭代的硬核科技证明:农业不是落后的代名词,只要积极求变、勇于创新,也是充满活力的未来产业。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广东新兴县的温氏总部大楼,数字大屏上跳动着来自全国养殖场的实时数据流。这些闪烁的光点,正汇聚成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星河。温氏在这条用科技创新铺就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