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14.38元/公斤,全国猪价整体呈现上调趋势。周末期间,北方地区二次育肥(二育)补栏情绪明显增强,市场成交节奏加快。然而,猪肉产品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元宵节的备货需求对市场的支撑作用较为微弱。随着市场连续多日上调,养殖端对二次育肥补栏的态度逐渐趋于谨慎,预计明日生猪市场可能会止涨并出现偏弱走势。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仍需重点关注局部疫病及二次育肥入场情况。
当前市场上出现了标猪价格下跌而肥猪价格在消费淡季中依然坚挺的现象,形成了明显的背离。这种情况下,肥猪价格能否支撑标猪的价格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甚至有观点认为今年开年即可能是年度高点。
从历史数据来看,2021年以来,标猪和肥猪之间的价格差(标肥价差)在冬季及其年底时段达到年内最大值,主要原因是消费端的利好。年底时,南方市场对大体重肥猪的需求增加,刺激了养殖户压栏增重的信心,导致短期生猪出栏量减少。此外,我国经历了非洲猪瘟后,养殖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规模养殖场占比增加,散户因环境整治和疫病影响逐渐退出市场。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大体重肥猪的存栏量,因为大体重肥猪的存栏主要集中在散户手中。
按照往年规律,春节过后,随着需求减少,肥猪价格通常会回落。然而,今年春节后,肥猪价格不仅没有下跌,反而居高不下,北方地区均重430斤的肥猪价格甚至超过了20元/公斤。一方面,肥猪需求确实在春节后有所下降,但北方地区的肥猪存栏量已经处于低位,许多收猪点虽然有报价,但实际外调车辆有限,形成有价无市的局面。另一方面,春节后标猪价格下跌幅度大于肥猪,导致标肥价差进一步拉大。但这并非由需求带动,而是供应不足所致。
现阶段,肥猪成交较少且有价无市,因此标肥价格差异并不能作为标猪价格上涨的依据。相比之下,二次育肥的进场时间和数量对标猪价格的影响更为直接。从价格走势来看,二育的进场时间及规模对市场价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