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起,非洲猪瘟(ASF)对中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或疫苗来防控这一疾病,因此生物安全措施成为最经济且有效的防控手段。各养猪企业正不断改进和完善其生物安全流程,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外部生物安全措施能够显著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而内部生物安全措施则影响病毒在养殖场内的传播速度和清除成功的可能性。
### 非洲猪瘟病毒的生存特性
多项研究表明,非洲猪瘟病毒(ASFV)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存活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喜冷怕热特性。具体而言,在4℃的低温环境下,ASFV可以存活超过一年;而在常温25-37℃下,其存活时间约为3周。温度进一步升高至56℃时,病毒仍能维持活性长达70分钟;即便在60℃高温下,也能存活至少30分钟。这挑战了之前关于高温快速灭活病毒的观点。
最近的研究指出,即使在60℃的条件下处理两小时,ASFV仍然保持对动物的感染性,表明现有对于通过加热方式杀灭病毒效果的认识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和验证。此外,ASFV在pH值介于4到11.5之间的酸碱环境中较为稳定,在极端碱性条件(pH 13.4)且无血清存在时可存活21小时,有血清则能将此期限延长至一周。
### 场内衣物清洗消毒常用方案及其局限性
据调查,多数猪场在清洗衣物时仅使用洗衣粉。然而,洗衣粉多为碱性合成洗涤剂,其主要成分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少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磷酸盐、硅酸盐、元明粉、荧光剂、酶等,并不包含消毒剂成分。洗衣粉的pH值通常在9.5-10.5之间,而非洲猪瘟病毒在这一pH范围内可正常存活。
此外,将洗衣粉与过硫酸氢钾混合使用会导致酸碱中和反应,从而降低消毒效果;同样地,将洗衣粉与季铵盐类消毒剂混合使用时,由于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也会减弱消毒与清洁的效果。因此建议,在选择和使用洗涤剂时需谨慎考虑其化学性质及对病毒的潜在影响,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 工作服清洗消毒方法建议
经调查发现,普通洗衣粉在洗涤衣物时无法杀灭可能携带的非洲猪瘟病毒。鉴于非洲猪瘟病毒的理化特性,建议猪场员工采用以下三种清洗消毒方法:
1. **先化学消毒再清洗**:使用高质量的过硫酸氢钾溶液(稀释比例为1:200)或二氧化氯溶液进行浸泡消毒,至少30分钟。浸泡后将衣物放入洗衣机中彻底清洗并晾干。若使用过硫酸氢钾,需确保完全冲洗干净以防止皮肤敏感反应。
2. **先洗涤后烘干消毒**:先将衣物用洗衣粉清洗干净以去除有机物残留,随后使用烘干机或具有高温烘干功能的机器进行烘干处理(温度需达到65℃以上,持续至少30分钟),此方法类似于车辆常用的加热消毒方式。
3. **煮沸消毒加清洗**:通过煮沸的方式对衣物进行初步消毒,之后再进行常规清洗。
上述方法旨在确保猪场工作人员的衣物得到有效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衣物应通过沸水煮沸15分钟并使用洗衣粉进行清洗和晾干,以达到类似实验室对病毒与细菌的消毒效果。然而,由于衣物是高风险污染源,即使经过清洗和消毒,仍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因此,在衣物清洗过程中,必须实施严格的内部生物安全管控措施,确保操作过程的单向性,防止烘干或其他消毒方式处理过的衣服被再次污染。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