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非洲猪瘟在区域内不断发生,疫病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猪场发展的主要因素。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控疫病的关键。对猪场而言,生物安全指的是采取疾病防治措施,以预防新传染病传入猪场并传播开来。然而,许多猪场常常忽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导致预防措施不足。为了使生物安全措施产生效果,猪场必须明确其目标,并实施有效的防控策略。以下是针对猪场生物安全关键点及其控制的几点阐述。
### 引种控制
引种对于商品场和种猪场的品种改良至关重要,但频繁引种增加了疫病控制的难度。由于不同猪场所携带的病菌、病毒及抗体水平各异,引种可能引入非洲猪瘟、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口蹄疫、萎缩性鼻炎等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因此,猪场应尽量减少引种,确需引种时必须了解目标场的情况及相关知识。
1. 引种单位必须持有畜牧部门颁发的《种猪生产许可证》,选择受监管且管理规范的知名种猪企业。
2. 查验引种企业的主要传染性疾病抗体水平报告。
3. 规模化猪场应挑选体重差异较小(50~60公斤)的种母猪,确保同一批次猪群抗体水平一致。
4. 设立隔离场或隔离舍,隔离时间为45天,进行专人饲喂,每周消毒5-7次,采血检测并制定免疫程序。
5. 在混群前进行本地驯化,使引进种猪适应本场疾病环境,降低疾病侵害风险,驯化过程通常持续6周,必要时可延长至10-12周。
### 人员控制
人员进出给猪场疫病防控带来较大风险。所有进场人员须在场外指定地点隔离2-5天,期间不食用猪肉类食物,隔离结束进行采样检测非瘟抗原,结果阴性后换掉全套衣物,通过消毒通道进入生活区,继续隔离至少24小时。有条件时可在场内再次采样检测,结果阴性且隔离期满方可进入生产区。
### 车辆控制
猪场车辆包括拉猪车、饲料车、员工和客户的交通工具车、原料车等。车辆是病原体的主要携带者,特别是拉猪车。有条件的猪场应在远离2公里处建装猪台,用内部车拉运进行交易售猪,减少传播机会。车辆进入前应严格消毒,高温烘干30分钟,采样检测阴性后方可进入。
### 原料控制
原料收购和采购标准至关重要,避免水分超标及霉变。霉变饲料会导致营养物质分解、适口性下降,影响猪群免疫力,增加疾病感染风险。
### 工具物品控制
工具物品一旦进入生产区不得借出,外部物品购入要严格消毒,内部物品和工具限制混用。
### 药品疫苗控制
兽药、疫苗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猪场管理者应冷静选择,采用物流作业直接从厂家采购,减少与猪场人员接触机会,降低疫病传入风险。同时做好疫病监测,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减少药物疫苗使用。
### 鸟、鼠害蚊蝇控制
鸟类、蚊蝇、鼠害不仅会传播非洲猪瘟、猪蓝耳病、口蹄疫等疫病,还会加速疫病传播。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有效控制蚊蝇,如种植有异味的花草驱赶蚊蝇,防鸟可选择防护网等措施扑捉。
### 自然风和水源控制
猪场外围种植防护树林,设立消毒隔离带,减少病原体随风进入猪场的几率。猪场水源尽量使用深井水,供水塔及饮水管线定期消毒,防止水源污染。
### 化验室检测
有条件的猪场应建立自己的非瘟检测实验室,做到随时随地检测。必要时送专业机构检测,避免假阳或假阴性的发生。
总之,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对猪场生存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科学防控内外部生物安全,才能保证猪场猪群健康稳定发展,使猪场基业长青。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