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猪场生物安全和环境控制体系建设是确保生猪健康养殖的重要环节。结合长期的农村工作实践,本文总结了农村规模猪场在生物安全方面的管理要点,包括选址规划、环境控制、无害化处理、猪群管理以及人员、车辆、生物媒介的控制,并提出了加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具体建议,以期为农村规模生猪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 1.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概念
生物安全体系是指通过一系列饲养管理措施,防止引起动物疫病或人兽共患疾病的病原体进入猪体内。具体来说,它包括控制猪群生存环境、切断致病微生物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猪只、保障猪群健康等全方位预防措施。有害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昆虫、啮齿类和野禽等。
### 2. 构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生物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当前,传统生物安全问题与新型风险相互叠加,境外和境内风险交织并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
### 3. 如何构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 3.1 提升强化猪场环境控制
##### 3.1.1 选址与布局
猪场选址应避开限养区和禁养区,选择符合当地城镇发展规划的土地,交通便利且远离污染源。猪场布局应坐北朝南,依次分为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和无害化处理区,各区间有缓冲隔离带。猪舍内部安装自动饲喂设备、环控设备和粪污处理设备,避免交叉感染。
##### 3.1.2 绿化与硬化
绿化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有毒有害气体,降低尘埃和病原微生物数量,提供更健康的生活环境。猪场道路硬化采用高强度混凝土路面,确保不积水、不起灰、不开裂,便于日常消毒灭原。
##### 3.1.3 环境与控制
根据猪的生理特性,为猪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水,保证清洁卫生。有条件的猪场可安装智能环控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实现自动化控制。
##### 3.1.4 粪污与处理
粪污处理设施如堆粪池、污水处理厂等是猪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后的粪污可用于农作物灌溉,实现种养结合良性循环。
##### 3.1.5 有害生物与控制
禁止饲养猫、狗等畜禽,重视灭鼠,布置防鸟网,定期清除杂草,减少疾病传播。
##### 3.1.6 洗消中心与装卸台
标准化洗消中心是猪场防疫的第一道屏障,所有运送生猪和饲料的车辆需经过严格清洗消毒后才能进入场内。设置装卸台可以避免病原微生物在引种过程中的传入和扩散。
#### 3.2 构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 3.2.1 建章立制,强化落实
- **人员管制**:猪场禁止外来人员入内,确需入内的必须采取隔离措施,经过淋浴、更换工作服和靴子后方可进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减少外出,避免接触可能沾染的物品及地方。
- **车辆管制**:所有车辆需彻底清洗干净后才能进入猪场,未经清洗消毒的车辆一律禁止靠近猪场停放。
- **饲料控制**:外地运送饲料的车辆不准进猪场卸料;自配饲料应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处采购,并有质量保证体系。禁止使用受污染的饲料原料,有条件时可在场外搭建料塔。
- **猪群控制**:坚持自繁自养,采用分点生产模式,实行小单元全进全出饲养,不同品种、批次、日龄的猪只禁止混养。确需引种的要严格遵循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和检测。
##### 3.2.2 构建体系,科学防疫
组建本场兽医团队,制定符合实际的免疫程序,严格按照疫苗说明进行规范操作。定期开展疫病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异常猪只,做好抗体水平检测和补免工作。开展疫病净化,鼓励创建无规定疫病养殖场。
##### 3.2.3 操作规范,消毒灭原
抓好消毒灭原工作,设立消毒池和人员消毒通道,每周对全场环境进行消毒。猪舍空栏后需彻底清洗和消毒,交替使用不同消毒剂提高效果。
##### 3.2.4 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科学处理猪场废弃物,变废为宝。病死猪处置不当将成传染源,最理想的处理方法是由政府出资集中处理。
##### 3.2.5 安全评估
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或邀请第三方机构对猪场生物安全进行全面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
### 4. 小结
综上所述,猪场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范围广、贯穿养殖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多个事例证明,只有做好多维立体防控、常抓不懈,生物安全体系的巨大效果才会显现出来,才能创造安全的饲养环境,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