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养猪业高度集约化的情况下,新建一个养猪场时,如何合理配置产床、定位栏、配种舍等设施,是养殖户们常常面临的难题。本文将详细解析如何根据生产阶段的需求来计算猪舍的栏位数量,以避免资金浪费,确保养猪场的高效运营。
猪舍栏位的计算基于三个关键参数:每周分娩数(F)、平均每窝断奶数(W)和使用周数(T)。具体来说:
1. **F = 每周分娩数**:这是猪只生产线的核心指标。
2. **W = 平均每窝断奶数**:用于计算保育舍和生长舍的栏位需求。
3. **T = 使用周数**:包括清洁单元、部门间转猪时间等因素,确定每个生产阶段所需的周数。
这三个参数的合理设定至关重要,因为一旦生产线设计并建成,调整栏位数量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在计算栏位需求时,必须充分考虑猪只性能的变化。
下面以一个年产量为20,000头的养猪场为例,详细说明各阶段栏位的计算方法。假设该猪场每周生产400头猪,采用全进全出的原则,并考虑到部门间的转猪时间。
### 生长舍
- **适用年龄范围**:10到24周龄
- **总周数**:14周 + 2周转猪周 = 16周
- **栏舍配置**:16个单元,每个单元430头猪;或8个单元,每个单元860头猪。
### 保育舍
- **适用年龄范围**:4周龄断奶到10周龄
- **总周数**:6周 + 1周转猪周 = 7周
- **栏舍配置**:7个单元,每个单元440头猪。
### 分娩舍
- **适用年龄范围**:出生到断奶28日龄
- **总周数**:4周 + 2周转猪周 = 6周
- **栏舍配置**:每周需要48头母猪分娩,每窝平均断奶9.2头仔猪。因此,需要6个单元,每个单元48个产床;或12个单元,每个单元24个产床。
### 妊娠舍
- **适用年龄范围**:4周确定怀孕到15周
- **总周数**:11周 + 1周转猪周 = 12周
- **栏舍配置**:48头母猪 * 12周 = 576个母猪定位栏。考虑到4%的损失率,最终需要600个母猪定位栏。如果妊娠舍与配种舍不在同一区域,则需额外增加2个查情公猪栏。
### 早期妊娠舍
- **适用年龄范围**:配种到确定怀孕
- **总周数**:4周 + 1周转猪周 = 5周
- **栏舍配置**:每周60头母猪(48头 * 80%),共需300个定位栏。同样地,如果与配种舍不在同一区域,需增加2个查情公猪栏。
### 配种区
- **断奶母猪**:从断奶到配种需要2周的时间,因此需要96个定位栏或24个大栏,每个大栏容纳4头母猪。
- **待配后备母猪**:每周更新9.6头后备母猪,共需6周时间,因此需要60头后备母猪的大栏,平均每个大栏容纳3.75头,共需16个大栏。
- **查情公猪**:每80头母猪配备1头查情公猪,总计需要5头查情公猪,每个栏容纳1头。
- **淘汰母猪**:预留4个栏供淘汰母猪使用。
### 人工授精公猪站
- **采精公猪**:每80头母猪需要1头采精公猪,总计需要15头采精公猪,其中10头养在公猪定位栏,5头养在单体栏。
### 后备母猪培育区
- **生长期**:10周到26周,共需16个栏,每个栏容纳12头后备母猪。
- **保育期**:4周到10周,共需4个单元,每个单元容纳24头后备母猪(每2周一批)。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