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小规模养猪场在扩建过程中往往缺乏整体规划,猪舍规格、布局、生产流程及配套设施如供水、供电、供暖和通风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全面考虑。加上资金紧张或盲目扩大投资规模,导致猪舍配比混乱,工人操作难度增加,劳动效率低下,最终稍有风吹草动便面临亏损甚至失败的局面。
  一个猪场能否正常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生产车间的布局是否合理,以及各环节是否易于操作。如果布局不合理,生产操作不便,猪场的正常运行将难以实现。合理的栏舍布局意味着每个生产阶段的栏位配套必须一致,确保各个生产环节能够顺畅衔接。
  具体来说,以每头母猪每个生产周期(哺乳28天,怀孕114天)为例,需要在配种定位栏内饲养约30天(空栏7天)、产房35天+7天(空栏7天)、怀孕栏85天(提前7天上产房,空栏7天)。保育阶段以小栏(3-5平方米)为宜,每栏可容纳约10头猪(基本每窝一个栏位),一批保育猪在保育栏饲养30-40天,每年可周转8次,对应3.33头正常生产的母猪。育肥舍每栏饲养10头猪(7-10平方米),90天出栏,年周转4次,对应1.7头生产母猪。
  因此,每头生产母猪一个生产周期需要0.25个定位栏、0.58个怀孕栏位、0.3个产房、0.3个保育栏和0.6个育肥栏。以100头生产母猪为例,则需要建成25个定位栏、58个怀孕栏、30个产房、30个保育栏和60个育肥栏。
  在改扩建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现有栏舍的改造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哪些栏位最需要新建或改造,新建猪舍不应涉及所有生产流程,最好只建设最急需的生产车间。例如,优先考虑产房和保育房的建设,充分利用改扩建的机会使不同的生产环节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和管理不便。
  此外,建议将生产区、生活区和办公区分开设置,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场内还需添设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确保环保和生物安全。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和改扩建,可以有效提升猪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运营风险。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