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规模化养猪的发展,猪的疾病发生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尽管饲养管理条件不断改善,但疾病的普遍性依然令人担忧。这其中,产房在疾病传播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新生命诞生的地方,产房也是病原微生物滋生的主要场所。如果消毒不当,产房会成为一个活体病原库,导致如气喘病、链球菌等疾病的传播。因此,做好产房的防疫工作对于整个猪场的正常生产至关重要。
### 消毒工作
#### 进出产房消毒
1. **母猪进产房**
母猪和仔猪转走后,需用清洗机对圈舍进行全面清洗,包括圈栏、保温箱、料槽、水管、地面、墙壁、窗户和记录牌等。清洗后,圈舍应干燥,并进行两次密封消毒和通风处理,确保至少一周的空栏时间。母猪进产房前要进行洗澡,妊娠舍和产房之间设有洗澡装置,夏天用凉水,冬天用温水冲洗并擦干。
2. **人员进出产房**
产房设计为前后两门对流,但人员只能从同一门进出。舍内外的消毒设施必须方便实用,例如在外安装水龙头用于洗手和洗工具,在进门处安放洗手消毒盆和脚消毒盆或消毒脚垫,每天更换一次,进舍时必须穿专用工作服,外来人员严禁进入。
3. **物品进产房**
所有物品进产房前必须严格消毒,尤其是保温板、麻袋、称重器、药品和饲料等,需在大门处熏蒸后使用。日常使用的工具使用后也要清洗。粪车拉粪后需彻底清洗并在舍外喷雾消毒后才能进舍。
#### 接产过程的消毒
1. **接产准备**
每头母猪准备三桶水(一桶温热清水、两桶温热消毒液)和三条毛巾(一条用于清洗、一条擦干母猪、一条擦干仔猪)。母猪下腹部、乳房、乳头和臀部要彻底清洗消毒,特别是阴户周围。常用的消毒溶液有3%来苏尔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其他用具如盆子、剪刀、碘酒、剪牙钳、耳号钳、断尾剪等也需准备好,保温箱和电热板需再次擦拭消毒。
2. **接产**
仔猪出生后,接产人员的手要用消毒液清洗,用毛巾擦干仔猪口鼻和全身黏液。每接产一头仔猪,毛巾和消毒液都要更换,以防止交叉感染。
#### 仔猪护理过程的消毒
1. **剪牙、断尾**
仔猪出生后要剪乳牙和断尾,以避免咬伤乳头。为了防止疾病传播和细菌感染,每剪一头猪的剪牙钳和断尾钳都要消毒。同一窝猪可以用酒精擦洗消毒,不同窝仔猪则需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断尾后用碘酒消毒。
2. **剪耳号**
剪耳号由专人操作,每剪一窝猪手要消毒,每头猪剪后耳号钳的剪耳号端要用酒精消毒,整个耳号钳每剪一窝猪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耳朵上的伤口要用碘酒表面消毒。
3. **断脐带**
断脐带最好用手掐断,有利于断端愈合。掐脐带的手要清洁消毒,脐带断端用碘酊涂擦消毒。
4. **喂初乳**
仔猪出生后要及时让其吃到初乳,其中含有丰富的母源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 日常卫生管理
#### 料槽卫生
无论是母猪还是仔猪,每次喂食后都要清理料槽内的剩余饲料,以防变质引起仔猪拉稀。仔猪料槽如有粪尿要及时清理,避免吃被污染的饲料。
#### 圈舍卫生
及时清扫产房内的粪尿,防止发酵产生氨气等有害气体。保持圈舍温度的同时处理好通风与保温的矛盾,通道随时清扫,舍内保持清洁干燥。
#### 温度控制
尤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连续降雪,产房温度保障尤为重要。建议有条件的猪场增加仔猪保温电热板和保温灯泡,提高成活率。
### 总结
在现代养猪过程中,产房是不容忽视的防疫消毒重地。由于规模化猪场产房数量有限,无法做到全进全出制,容易造成病原体循环感染,特别是气喘病和链球菌等病原体一旦感染很难消除。气喘病的发生会降低猪体免疫力,诱发其他疾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要想搞好养殖,必须从产房抓起,做好全面的防疫消毒工作。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