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猪场中,使用注射器对猪进行预防或治疗时,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 1. 严格做到1针1畜
实践证明,通过针头传播疾病的风险较高,因此在给畜禽注射药物时,必须做到每只动物使用一根新的针头。选择针头时应根据猪的体型大小及注射方法来决定合适的型号。备用的止血钳应准备两支,一支用于取装已消毒灭菌的针头,另一支用于摘卸使用过的针头,两者不可混用。抽吸药液后应排尽注射器内的气泡,避免带有微小气泡的注射器影响药液注入量和注射效果。此外,消毒后的注射器不能混杂使用,并需考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 2. 注意猪体保定
对于体重在30千克以内的仔猪,注射时必须采取保定措施,以防止其挣扎导致注射失败或伤害。然而,对于中、大型猪,则应尽量减少保定,以降低应激反应。同时,避免突然袭击式的注射(俗称“飞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惊吓或伤害。
### 3. 注射器及针头型号选择
注射前应根据猪的种类、大小、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剂量及注射计划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型号。例如,临产的老母猪接种大肠杆菌疫苗时,宜选用10毫升注射器搭配16#×30毫米的针头;60日龄的仔猪接种口蹄疫疫苗时,建议使用20毫升注射器和12#×20毫米的针头;初生仔猪在3日龄补铁时,则应选用7#或9#×10毫米的针头。选择不当的针头会导致药液渗出或无法达到有效注射深度,甚至可能损伤神经、筋膜或骨膜等组织。
### 4. 注射部位选择
注射部位的选择应根据猪的肥瘦程度、清洁状况以及是否存在肿胀硬块等因素进行调整。根据药物的特性和要求,确定注射的深浅度。合适的注射部位不仅能提高药物吸收效率,还能减少局部不适。
### 5. 注射液温度控制
注射液的温度对猪的身体影响较大。冷藏药品或冷冻疫苗稀释后,如果立即注射,容易引发冷应激,导致注射部位毛细血管收缩、微循环系统暂时受阻,进而影响药物吸收效果。因此,在寒冬季节,注射前应将冷藏药品或冷冻疫苗稀释后加温至18~25℃。而在夏秋季节,可将冷藏或冷冻疫苗放置室内片刻,待无冰冷感后再使用。此外,疫苗稀释后应在2小时内用完,以保证其活性。对于自制苗,还需注意其颗粒细度,确保大颗粒悬浮液或冻干苗完全溶解后再进行注射,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吸收困难或长期刺激导致器官钙化或增生。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