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是仔猪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标志着它们不再依赖母乳获取营养。从吃母乳到吃饲料需要一个适应期,通常为一周左右,这段时间被称为“断奶关”。为了确保仔猪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合理的管理和营养补充至关重要。
### 断奶应激的危害
1. **心理应激**:断奶仔猪离开母猪和兄弟姐妹,容易产生不安甚至打斗,导致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发育。
2. **环境应激**:新环境、并栏、秤重和疫苗注射等操作会引发强烈的应激反应。此时猪舍温度应提高到28°C以替代母猪的体温效应,若环境温度过低,会导致采食量下降,影响增重甚至引发腹泻。
3. **营养应激**:由液体母乳转向固体饲料,导致采食量和消化率下降。日粮营养不平衡或饮水不足等问题,会引起肠黏膜绒毛萎缩,不利于养分吸收,进而影响健康。
4. **管理应激**:过度密养会导致摄食不均匀,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和咬尾、咬耳现象。降低应激是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和存活率的关键。
### 正确断奶的基础
1. **断奶日龄**:断奶时间并非越早越好,需根据气候和生产条件决定。工厂化猪场一般在3-4周龄断奶,种猪场则多在4-5周龄,而条件较差的猪场则延至6-7周龄。高寒地区可选择50-60日龄断奶,以尊重母猪天性,保障仔猪健康。
2. **逐渐过渡**:断奶前4-6天,开始逐渐减少吃奶次数;断奶后采用赶母留仔的方法,使仔猪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致太突然。饲料也应逐步由教槽料过渡到小猪料。
3. **进猪前准备**:保育舍需冲洗消毒,并检查保温设备、高床漏缝地板、料槽、饮水器等,确保设施正常运转,为仔猪提供舒适的环境。
### 早期营养保障
早期断奶仔猪需要营养丰富、高蛋白、高能量且易消化的全价日粮。3-5周龄的仔猪要限制采食量,避免消化不良和腹泻。刚断奶时改为日喂3餐,逐步增加喂量,7天后恢复自由采食。湿喂比干粉或颗粒料更有利于仔猪增重和健康。冬季用热水拌料能提高采食量,加夜餐也能提升生长速度。
不同阶段的仔猪需要不同的饲料配方。保育猪的日粮分为两个阶段:体重6-12kg和12-20kg,每阶段历时2.5-3周。前期日粮含消化能较高,粗蛋白为19%-20%,后期则稍低。合理添加鱼粉、乳清粉、酵母、白糖等成分,能显著改善仔猪健康和生长性能。
### 合理管理减少应激疾病
1. **环境控制**:保育舍适宜温度为28-20°C,湿度保持在65%-75%。适时通风换气,改善空气质量,预防呼吸道疾病。寒冷季节要防止贼风侵袭。
2. **饲养密度**:每头仔猪平面饲养面积为0.35-0.45平方米,网上高床饲养为0.28-0.30平方米。合理分群,按品种、来源、日龄、体重和性别编组,减少打架应激。
3. **健康管理**:每日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病猪并隔离治疗。注意温度、湿度、通风、清洁、饲料质量等管理细节,确保仔猪健康成长。
总之,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营养保障是断奶仔猪顺利过渡的关键,能够有效减少应激引发的疾病,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