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场的日常管理中,合理安排疫苗接种时间及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是确保猪群健康的关键。由于不同猪场的疫病情况、地理位置和管理条件存在差异,一个通用的免疫程序并不适用所有猪场。因此,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建议。
  ### 母源抗体干扰
母源抗体对新生仔猪提供了重要的被动免疫保护,但同时也可能影响疫苗的效果。当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接种弱毒疫苗可能导致疫苗病毒被中和,阻碍其复制,从而影响仔猪产生坚强的主动免疫力。因此,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非常重要。一般建议选择在母源抗体效价为1:8至1:64时进行首次免疫。例如,对于猪瘟疫苗,根据母源抗体的下降规律,通常在20至25日龄进行首次免疫;若猪场有猪瘟病毒感染或威胁,则应实行乳前免疫,在仔猪出生后立即接种疫苗,1小时后再让其吮吸初乳,随后在55至6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 猪场发病史
了解猪场的历史发病情况有助于确定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及其最佳时机。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考虑猪场所在地区的疫情流行情况以及该猪场曾经发生过的疾病类型、发病日龄、频率及批次。对于尚未证实发生的新流行疾病,只有在确认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进行免疫接种。通过分析这些历史数据,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预防特定疾病,提高免疫效果。
  ### 免疫途径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推荐接种途径,如注射、饮水、滴鼻等。具体选择取决于疫苗类型、疫病特点及免疫程序。例如,灭活苗、类毒素和亚单位苗不能经消化道接种,通常采用肌肉注射;猪气喘病弱毒冻干苗则需胸腔接种;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对仔猪采用滴鼻效果更好,不仅能建立免疫屏障,还能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合理的免疫途径能刺激机体快速产生免疫应答,而不合适的途径可能导致免疫失败或不良反应。
  ### 季节性预防疫病
某些疾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例如,夏季是乙型脑炎的高发期,而秋冬季则是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的高峰期。因此,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季节性因素,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以降低疾病暴发的风险。
  ### 不同疫苗之间的干扰
同时接种两种或多种无交叉反应的疫苗可能会导致机体对其中一种疫苗的免疫应答降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对当地流行的传染病单独接种,并在产生免疫力之前不要接种对该疫苗有拮抗作用的其他疫苗。例如,接种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时,应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接种间隔一周以上,以避免二者之间的免疫干扰。此外,免疫接种后短期内若猪场感染了病毒,由于抗原竞争,机体可能无法对感染病毒产生免疫应答,甚至病情会比不接种疫苗时更严重。例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活疫苗会影响猪瘟活疫苗的免疫应答。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