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邦的子公司计划托管正虹科技在湖南、湖北的闲置猪场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一家饲料企业,正虹科技因涉足养猪业务,近3年来连年亏损,月出栏量已降至不足万头。同样“跨界养猪”的克明食品也面临类似困境,18家上市猪企中,这两家企业分别以0.64万头和0.51万头的出栏量垫底,环比分别减少了72.42%和42.29%。
这两家企业的养猪业务起步时间分别是2020年和2023年前后,显然没有踩准“猪周期”的节点。尤其是克明食品,在行业低谷期加大投入,导致首次出现年度亏损。那么,对于大禹生物这样新入局的企业来说,现在是否是一个好时机?
### 正虹科技:养猪业务难以为继
正虹科技曾被誉为“中国饲料第一股”,2020年前后开始加大养猪投入,提出“饲料+养殖”双轮驱动战略。然而,猪周期遇冷使得公司连续三年亏损,2021年至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24亿元、-1.16亿元和-1.4亿元。
截至2024年11月,正虹科技累计销售生猪7.42万头,其中11月仅出栏0.51万头,较2023年大幅减少。此外,养猪业务还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升至70%以上,不得不通过出售资产等方式回笼资金。
近期有消息称,正虹科技可能将湖南、湖北的闲置猪场交给天邦的子公司托管,这是否意味着公司将养猪业务交由更专业的企业管理?
### 克明食品:养猪业务创历史最低出栏
作为挂面行业的龙头,克明食品于2023年加大了对养猪业务的投入,取得兴疆牧歌53%股权。这一举措引发质疑,主要因为当时正值猪周期低谷,几乎所有的猪企都在亏损。
被收购首年,兴疆牧歌净亏损2.78亿元,直接导致克明食品2023年净亏损2.04亿元,是其上市11年来首次亏损。尽管今年5月以来猪价有所回升,但克明食品的出栏量却持续下滑,11月出栏量更是降至0.64万头,创下历史新低。
克明食品解释称,出栏量减少主要是由于销售政策调整,前期销售了较多仔猪,导致可售商品肥猪数量减少。同时,兴疆牧歌正在进行种猪品种更新,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成全部换种工作。
### 大禹生物:斥资1亿布局生猪养殖
12月11日,大禹生物发布公告称,拟出资1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山西大禹畜牧有限公司,进军生猪养殖业务。该公司表示,此举有助于完善业务布局,提升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猪价虽仍在成本线上,但已长期低于16元的价格。面对此前“跨界养猪”企业的失败案例,大禹生物能否踩准节奏,避免重蹈覆辙?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