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寒冬的气温一样,全国生猪价格也经历了连续两个月的下滑。然而,11月20日终于迎来了转机——猪价较前一日上涨了0.13元/公斤,成为自10月24日以来单日最高的涨幅。这一变化让市场情绪从低迷转向乐观,许多养殖户看到了希望。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9月份和10月份生猪价格小幅下行后,进入11月依然延续低迷走势。主要原因在于生猪产能增加,无论是大型养殖企业、散户还是二次育肥户都在集中出栏,导致供应量显著增加,超过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对猪价形成压力。不过,随着11月20日的价格上涨,市场情绪逐渐稳定,21个省市的生猪行情呈现积极态势。
  四季度通常是猪肉消费的旺季,特别是腌腊季的到来本应提振市场需求。然而,近半个月来,腌腊季对猪肉消费的提振作用并不明显。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分析指出,虽然南方地区可能逐渐开始腌腊,但需求有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通常要到11月底至12月才会进入高峰期。此外,近期全国气温偏高,腌腊制作所需的低温条件尚未完全具备,因此需求启动较慢。
  从历史数据来看,腌腊季与猪价上涨并不总是高度相关。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王亚南表示,在过去二十三年的监测数据中,11月、12月和1月的猪价涨跌几乎各占一半,这意味着腌腊季的到来并不必然带来猪价的大幅上涨。
  对于后续猪价的走势,业内普遍认为将保持“温和回升”的趋势。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在接受采访时提到,10月份全国中大猪存栏量同比下降3.2%,预示着未来2-3个月的生猪上市量将减少,年末猪价可能温和回升,生猪养殖将继续保持盈利。农业农村部还表示,将进一步调控生猪产能,并持续抓好非洲猪瘟等猪病防控。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预计,随着南方腌腊需求的增加以及元旦、春节双节的消费提振,11月底开始,猪价可能会止跌回升,并在双节之前呈现季节性上涨趋势。不过,由于第四季度商品猪出栏逐月增加,猪价涨幅将会比较温和。他建议养殖户在元旦、春节之前,若猪价出现季节性回升,应顺势出栏,及时锁定利润,不要过度压栏。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